正文

提高詩歌鑒賞水平的書籍(提高古代詩歌品鑒能力)

展開全部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于漪在談到如何培養(yǎng)學生詩歌鑒賞能力時,曾有過這樣的體會:"我利用部分早讀課的時間堅持教學生讀詩,以渭渭詩歌甘泉,滲人學生心田,滋養(yǎng)他們成長。每周學二三首,每次--二十分鐘,讀讀背背講講,一日不多,十日許多,精心滴灌,學生興味盎然,賞析能力提高,智力獲得發(fā)展。"筆者以為于滴的做法抓住了詩歌教學的根本,把握住了培養(yǎng)鑒賞能力的關鍵,值得我們高三語文老師在開展詩歌專題教學和復習時借鑒"

提高詩歌鑒賞水平的書籍(提高古代詩歌品鑒能力)

一、鞏固課內(nèi)所學,為提高鑒賞能力夯實感性基礎現(xiàn)行高中語文新教材十分重視培養(yǎng)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全套教科書編排的文學作品約占課文總數(shù)的60%,而詩歌作品又占文學作品總量的約一半篇幅,計有60篇。

筆者認為,我們在組織2004年高考詩歌鑒賞專題復習時,首要的任務是夯實課內(nèi)基礎,在完成新授詩歌的同時,系統(tǒng)地復習課內(nèi)詩歌作品,因為課文是教學之本,學生學習詩歌、提高鑒賞水平的主陣地在課內(nèi),在課堂,鞏固好己學詩歌之所得,就是抓住了教學的重點和強化了學習基礎。

在組織教學時,我們特別要注意把握相關各冊詩歌的鑒賞重點。新教材編者十分注意詩歌鑒賞重點的分布與編排,按照由易到難、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梯次設計了"詩歌的意象"詩的節(jié)奏""詩詞的聲韻美""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詩歌的藝術特色"和"藝術風格"等教學重點,配之以不同朝代、不同風格的文質(zhì)兼美的詩歌作品。復習時,可指導學生按教材序列,有計劃分步熟讀,咀嚼成誦,溫故知新,增加積淀,豐富積累,為課外遷移打下堅實的感性基石。

二、拓展課外閱讀,為提高鑒賞能力增加廿的積累提高鑒賞能力,脫離課本不行,但僅有課本顯然也是不夠的,它需要在相當數(shù)量的感性積累以后才能引起質(zhì)的飛躍。

新教材堅持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適當配合的原則,同步配套了《語文讀本》,力求使學生以課文為憑借,舉一反三,"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讀本"在收錄詩歌作品時可謂煞費苦心,獨具匠心。一是盡量體現(xiàn)名作家多樣化的詩歌風格,如李白,課內(nèi)選的大多是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宏篇力作,像《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蜀道難》等,"讀本"則多選他寫景詠史抒懷的精致短章,顯得婉麗而深沉。2002年高考全國卷詩歌鑒賞題即取材于高中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