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低年級教學設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問題(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對低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的幾點建議

對低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的幾點建議熟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一篇課文拿給一百個人上,可以上出一百個不同。但并不是這一百篇教學設計都適合教學,都能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近兩年,我在低段進行了一些探索,對低年級語文教學設計有了一點想法,借此機會談上幾點。

低年級教學設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問題(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要圍繞單元專題組織教學,體現整合意識。現在新編的教科書,均是以專題組織單元。比如:有時這一單元中的課文均是描寫多彩的春天的;有時單元中的課文全是講各類家庭生活的;有時這一類單元課文又是寫環(huán)境保護的……課文內容不同,寫作角度不同,但主題卻是一樣的,或呼吁和平,制止戰(zhàn)爭;或介紹科學,鼓勵創(chuàng)新……為什么專家們要如此編排教科書呢?我覺得這樣安排,很能夠創(chuàng)設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便于學生收集、積累資料,擴大學生學習的視野,從不同的視角感受主題,學習不同的寫作方法。那么,作為教書匠的我們,如何把編者的教學意圖傳遞給學生呢?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們應有對單元中所學課文回顧的環(huán)節(jié),小結出課文中與主題相呼應的部分;可以利用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或學習方式來學習本課,既鞏固了所學又體現了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在“語文園地”的學習中,更可以通過“我的發(fā)現”、“日積月累”、“口語交際”、“展示臺”這四個欄目,整合整個單元所學的知識,突出單元重難點。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并產生整體認識和感悟,為寫作積累素材。

二、教學設計要充分利用課文插圖。低年級語文課本上的插圖編排得很有講究,充滿了兒童趣味。比如一年級上冊拼音教學中“jqx”與“ü”相拼,插圖中就出現了象形的“jqx”高興地與戴著帽子上畫有兩點圖案的“ü”相擁抱,就好似四個小伙伴很久沒有見面了,一見面就高興得不得了,小“ü”高興得連頭上的帽子都掉了。我想如果引導學生看懂了這幅圖,比教給他一個口訣“小ü小ü有禮貌,遇見jqx就脫帽。”更能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比如一年級下冊《8、月亮的心愿》一課中有兩幅插圖,可以讓學生觀察插圖后進行對比:小女孩與

珍珍有什么不同?尤其要讓學生仔細觀察月亮的臉的變化,引發(fā)思考:為什么月亮會有這樣的變化?從而體會到文章中“孝敬父母”的主題思想。課文插圖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你看,專家編者是多么細心呀!這么好的資源,我們怎能浪費呢?

三、教學設計要注意語言積累。現在的語文教學,除了舊有的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和歸納外,更注重了語言積累。不光是積累類似于“日積月累”的詞語,更要是好詞好句,如擬人句、比喻句、疊詞、成語……在積累感悟中并由此發(fā)散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感受。語言積累的目的是增長見識及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什么是最美的語言?不是華麗的詞藻,而是能準確表達你內心感受的質樸詞句。要寫出這種句子必須經過學習、感受、錘煉、升華的過程。這一訓練過程很長,其中一部分訓練就包含在平時課堂的語言積累中。還有一點,有的老師在講析課文時,過多地注重了人文性,不斷地渲染主題思想。在語文教學應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低年級語文教學更應該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教學中抓住一些字眼、文眼,進行“精雕細琢”地細節(jié)剖析,更能讓人體會深刻,學到真正的語文知識。如:課文《春雨的色彩》中描寫春天下雨的情景,作者用了四個不同的字來形容:“落”、“淋”、“灑”、“滴”,這些都是描寫下雨,但寫得多好啊!讓學生多琢磨琢磨,還能想出別的詞嗎?可以告訴同學們:你們也可以用不同的字詞來形容同一事物,豐富自己的語言。

四、教學設計要注重朗讀感悟。現在許多老師上課都逐漸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在教學中加重了讀的份量。在課上指名讀、齊讀、排火車讀、分男女聲讀、分角色讀……各種形式的讀突出了語文課的特點---“書聲朗朗”。但是真正讓學生學會在讀中感悟,還是應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感悟的方法。比如:方法一:想象讀書。當你讀一段文字時,腦海中應隨著課文中的語句浮現出相應的場景。這樣不僅訓練了想象力,還能幫助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更能感受課文語言的美。方法二:比較法。對于重點理解的語句,可以出示一個原句,再出示一句意思相同,但表達不同的相似句,讓學生通過讀對比原句好在哪里?通過

對比,加深對原句意思及表達方法的理解。方法三:抓住字眼、文眼進行感悟理解。如《松鼠和松果》一課中,“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在這句話中,引導學生重讀“光摘”、“不栽”、“總有”這三個詞,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更能讀出味道,感悟句意及中心。方法四:教會學生感情朗讀。讀書語氣要有變化,或高或低,或重或輕,或快或慢,就好像在講一個有趣的故事。這樣能吸引聽者的注意力,還易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課文中,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要重視學生個人的閱讀感受,除了討論老師的提問外,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另外還可以擴大朗讀的范圍,把課內朗讀延伸到課外。五、教學設計要滲透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應滲透到各類學科中,而語文中的一篇篇優(yōu)美而富有哲理的文章,更是滲透德育教育的大好時機。如:《失物招領》教育孩子們不要亂扔垃圾;《兩只鳥蛋》教育孩子要愛護鳥類;《識字2》教給學生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育學生要做誠實守信的孩子……點點滴滴地滲透遠勝過專門的思想品德課的教育。正處于單純年齡的低年級學生,他們更能接受這種教育并養(yǎng)成好習慣。因此,我們要在教學設計中滲透德育教育,這也是教學應達到的目的之一。但是課堂上有時出現了這種現象,語文課上成了思品課。老師花了大量時間進行思想教育,引用資料,進行洗腦。所以,在教學設計上德育教育必須把握好度,不能過分渲染和擴展,點到了中心,學生能說出道理即可。六、教學設計要嘗試拓展。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加強語文學習和生活的聯系,要注意積累。除了在課堂上的訓練外,其實更多的練功在課外。怎么培養(yǎng)學生課外學習的好習慣呢?在課內就應該激發(fā)他們探索的興趣,在講授新知識時不要局限于教科書的小小空間,而要拓展到更廣闊的空間。古詩教學中,學習一首古詩后,可讓學生收集及展示相同類型的古詩。開闊學生的視野,感受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所見》一詩寫出了夏天兒童捕蟬的童趣,那么再展示《村居》、《小兒垂釣》、《小池》等描寫童趣的詩讓學生閱讀,激

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拓展閱讀范圍,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在有限的課堂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還有的老師在講《乞巧》一詩時順帶補充講解了古詩《迢迢牽牛星》,這首詩不僅是對前一首詩詩意的補充,還印證了前一首詩的風俗由來,使整堂課充滿情趣和詩意。教學上的拓展有很多種:補充資料型、旁征博引型、圖片展示型、對比說明型、畫畫編歌型、游戲活動型、練筆交流型……好的拓展不僅讓學生學得多、學得廣、學得活,更是創(chuàng)新教學中的一大亮點。七、教學設計要靈活多樣,符合兒童心理。除了假期,學生天天都要上課,教學過程最忌諱重復不變,一套程序沒有新意,自然學生對上課失去了興趣。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有變化的東西才使他們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多動腦筋。孩子們最喜歡做游戲、聽故事、猜謎語了,那么就把它們設計進去吧!把知識串進趣味游戲中,把學習融入各種活動比賽里,寓教于樂,靈活多樣。也許這會很麻煩,但卻符合兒童心理,這才是科學、合理、有效率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還應與時俱進。我們培養(yǎng)的是新世紀的人才,要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開放的思維、勇敢的精神、廣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高尚的人格。這些品質的培養(yǎng)就是在一節(jié)又一節(jié)平凡的小課上塑造的,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更新我們的教學觀點,改革我們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我們的教學設計呢?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思考的空間、交流的平臺,這才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設計有這么多需要我們注意和探究的,但并不是說在一節(jié)課中這幾個環(huán)節(jié)都應體現出來。現在提倡本色教學、務實教學,提倡一課一得,我想只要我們有這種改革探究的意識,有敢于嘗試的魄力,我們的課堂將會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