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聯(lián)系實際分析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仍存在的問題(結(jié)合我國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 試說說我們應該怎么做)_重復

家庭因素

1.家長過分溺愛。當前,我國獨生子女多,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共同圍繞下,孩子成了家庭的軸心。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問題,即寵愛多,順從多,不忍心的多;教育少,要求少,給予鍛煉的更少。這樣就滋生了孩子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的強烈的個人主義的壞習慣和個性。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被溺愛的孩子必定學會打人、罵人,他哭著要什么東西的時候,他便一定要能得到,他心里想做什么事情,他也一定要做。這樣一來,父母自己在孩子幼小的時候,逗愛他們,把他們的本性弄壞了,他們自己在泉水的源頭下了毒藥,日后親自喝到苦水,卻又感到奇怪。因為他們的孩子長大后,這種種惡劣的習慣也都跟著到來。”⑸

聯(lián)系實際分析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仍存在的問題(結(jié)合我國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 試說說我們應該怎么做)_重復

2.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不一致。在家庭成員中,教育態(tài)度上的差異與他們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和受教育經(jīng)驗等因素息息相關(guān),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種差異過于懸殊,則不利于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在一些三代同堂的家庭,隔代溺愛的現(xiàn)象嚴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是維護偏袒幼兒,甚至出現(xiàn)護短,成了幼兒的保護傘,不管幼兒是對是錯,他們都能以自己博大寬廣的胸懷去接受,姑息幼兒的一些小缺點;在一些三口之家,或是媽媽或是爸爸總是扮演好人的角色,使得孩子的教育很難開展;在一些離異家庭,父母雙方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很大分歧,幼兒往往跟著父親是一個樣,跟著母親又是另一個樣,使幼兒形成了雙重性格,不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

3.家長所實施的教育沒有持續(xù)性。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它需要有一個反復練習,不斷鞏固提高的過程。教育家關(guān)鴻羽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一個習慣至少要有意識地讓其堅持六個星期,才能見效。”⑹今天要求孩子這樣,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樣,或是今天對孩子的某種行為嚴要求,明天又對孩子的某種行為放松要求,這樣的教育是難以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

幼兒園因素

1.教育機制的局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幼兒園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特別是在一些較為落后的鄉(xiāng)鎮(zhèn)也開始出現(xiàn)了托幼機構(gòu)。在眾多私立與公辦幼兒園的激烈競爭中,要想贏得優(yōu)勢,就必須迎合家長的心理,爭取更多的生源,讓幼兒去學習一些即得成效的知識,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幼兒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在那些較為落后地區(qū)的托幼機構(gòu),教育思想仍停留在滿足幼兒的生活需要上,只要管好幼兒的吃、喝、拉、撒就行了,至于幼兒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還沒有被納入到教育內(nèi)容中去。

2.教師自身素質(zhì)還有待提高。

教師沒有做好榜樣。我們的許多教師在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時,自己卻沒有按同樣的標準做到。教師在幼兒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有時教師言行的分量甚至超越了幼兒的父母,從這點來看,教師對幼兒的影響是重大的。我們知道幼兒期的主要行為方式是靠模仿得來的。教師作為幼兒崇拜的對象,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有的老師走路懶散,也許他班上的幼兒也跟著走路懶散;有的老師閑來喜歡坐在凳子上搖晃,也許他班上的幼兒也就跟著坐在凳子上搖晃……時間一長,幼兒就把這些模仿來的動作內(nèi)化成了自己的習慣。

教師在實施養(yǎng)成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嚴格要求。對幼兒的教育應該是不斷重復,給予強化訓練,這樣才能讓幼兒得到鞏固。然而,在這些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有的老師就把其中的一些細節(jié)忽略了。而這些被忽略掉的小細節(jié),往往就是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開始。

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在吃飯前我們要求幼兒洗手,其基本程序如下:卷袖子→開水龍頭→把手沖濕→關(guān)上水龍頭→擦上肥皂→把肥皂放回原處→兩手相互搓洗→打開水龍頭沖掉肥皂沫→雙手接水沖掉水龍頭上的肥皂沫→關(guān)緊水龍頭→雙手在水池內(nèi)甩三下→摘下自己的毛巾擦干凈→毛巾掛回原處→洗完后雙手交叉回座位準備吃飯。飯前簡簡單單的洗手分解開來竟有十四步之多。如此繁瑣的步驟,我看到有的幼兒園老師為減少麻煩,就把它省略了許多,省略后的洗手程序如下:卷袖子→打開水龍頭→把手沖濕→關(guān)上水龍頭→擦上肥皂→兩手相互搓洗→打開水龍頭沖掉肥皂沫→雙手接水沖掉水龍頭上的肥皂沫→關(guān)緊水龍頭→雙手在水池內(nèi)甩三下→回座位準備吃飯。乍一看去,步驟好象差不多,但細一看發(fā)現(xiàn),老師把擦手的程序省掉了,也許他們認為手上沾點水沒有什么關(guān)系,而且他們知道,幼兒是會想辦法把那點水弄干的。這還不算什么,只要幼兒沒有用油畫棒畫畫,手上沒有沾上顏色,那么,有的老師就干脆連用肥皂這一步都省略了。還有的老師,覺得讓幼兒自己洗手很浪費時間,又容易把衣服打濕,會增加麻煩,干脆讓幼兒排好隊,老師一個一個幫他們洗了。這樣一來,繁瑣的洗手程序就只剩下兩步了,幼兒只需伸手出去,再把手縮回來就可以了。

如此教育方式,幼兒能學到什么呢?應該是連最起碼的洗手都還不太會吧!

社會因素

許多社會因素對幼兒習慣養(yǎng)成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社會中傳達出來的有些信息屬于健康的,也有些信息屬于不健康的。“幼兒由于知識經(jīng)驗淺薄,認識具有表面性、片面性和情緒性,因而極易受到這些社會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⑺

首先,當前的電視、書刊等傳媒給幼兒造成不小的影響。以前的動畫片可以說是專門為幼兒設(shè)計的,而現(xiàn)在,許多的動畫片越來越成人化,成了年輕人的休閑娛樂。幼兒從一些動畫片中習得了不良行為,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對于這些動畫片到底適不適合幼兒看,引起了很大的爭議,如“喜羊羊與灰太狼”、“奧特曼”、“巴拉巴拉小魔仙”等;

其次,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較為復雜。現(xiàn)在有許多家長都愛打麻將,幼兒經(jīng)常處于這樣一種“雀聲四起”的環(huán)境中,這不僅對幼兒的成長不利,還極有可能讓幼兒習得一些不良習慣,幼兒偶爾說出的粗話、臟話可能就是從麻將桌上學來的;還有一些家長,經(jīng)常出入于各種娛樂場所,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就把幼兒帶在身邊。然而,在這些娛樂場所中,幼兒要習得不良行為習慣是非常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