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防范兒童性教育(如何防范兒童性傷害)_重復

“防性侵氣質(zhì)”,這個詞看起來有些微妙。

有沒有人會被一個孩子的氣質(zhì)所震懾、所扭轉(zhuǎn)意圖呢?也許有,但是面對喪心病狂的,試圖性侵孩子的人而言,可能比較難。

如何防范兒童性教育(如何防范兒童性傷害)_重復

大數(shù)據(jù)告訴我們,性侵兒童問題不該被回避截止至2018年底,兒童被性侵的案件就多達1.7萬余起,日均曝光超過1起,其中猥褻兒童的占比最高,超過40%。

在這其中,被性侵的大部分為女童,也有部分為男童。相對于女童,男童被性侵的案件,往往更難被界定,也更難維權。

總有人覺得,性侵兒童這種事情,都是個例。其實,這些性侵兒童的變態(tài),離我們遠嗎?

并不!

根據(jù)真實的案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害兒童的“熟人”。其中包括:老師、親戚、鄰居等等......這些人,不就是天天圍繞在孩子身邊的人嗎?

我們該如何避免孩子被性侵?1、隱私教育、性別教育與性教育

談及這三種教育,相信家長們都不會很陌生,但是真正去做的可能并沒有多少。

首先,隱私教育是最基礎的,家長應該告訴孩子,自己身體上的什么部位,是不允許被人觸碰的。

性別教育是告訴孩子,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性別,如何與異性建立一個接觸的界限。

而性教育就更加不該被避忌,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樣的行為,就是觸碰到了性的邊界,讓孩子懂得去回避。

2、自理能力

孩子的自理能力,看似與防性侵沒什么聯(lián)系,但實際并不是這樣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后,就開始獨立了,接觸的最多的就是老師和同學。

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行,不會自己去廁所、換衣服,可能就需要老師的幫忙。

這個時候,老師很可能會觸及孩子的隱私部分,那么孩子可能會開始好奇,為什么老師和爸爸媽媽,不讓別人尤其是異性看和碰我們的隱私部位,但是老師卻總是會看到和觸碰呢?

實際上,當孩子的自理能力越強,隱私被保護得越好,也能防止孩子被性侵。

3、信任

實際上,很多犯罪者都不會一開始就性侵孩子,都是從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性騷擾和猥褻開始的。但是由于孩子的懵懂、恐懼和對家長的不信任,他們通常不會向家長發(fā)出“求救信息”和“警報”。

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沒有足夠的信任,犯罪者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威逼利誘很奏效,就會對孩子實施進一步的性侵。

由此可見,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有多重要。

最后,我們回到“防性侵氣質(zhì)”這一點上在我看來,有“防性侵氣質(zhì)”的孩子,大概是開朗的、警覺的、有原則的。

因為跟父母的關系更好,所以開朗樂觀;

因為有自己的隱私意識,所以警覺;

因為了解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界限,所以更有原則。

也許,這種氣質(zhì)并不能使犯罪者被震懾而改變,但是卻能讓孩子減少被傷害,或者進一步傷害的可能。

這也是家長,能給孩子的最基礎的保護吧。當然,社會需要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