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對一年級小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活動(如何對一年級小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教案)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要求學生從點滴小事做起。由于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新生,入學后,他們首先感到非常新鮮,尤其是剛開學前幾周,新的學習環(huán)境、新的學習伙伴、新的學習方式,使他們異常興奮。原來幼兒園一直窩在教室里分不清楚上下課的他們,仿佛終于嘗到了什么是自由的滋味。每到下課,他們就沖出教室,如同出籠的小馬在操場狂奔,結(jié)果可想而知,重則頭破血流,輕則大哭小叫。下課是這般模樣,那上課呢?有的自由漫步,有的大聲交談,有的嘴里吸著什么,有的才坐下又像彈簧一樣跳起來沖了出去,原來他剛想起來要上廁所了。他們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外面的鈴聲,從外面走進來上課的老師,他們?nèi)紱]有看見沒有注意,或者說看見了還是繼續(xù)他們的事。剛開學我就買發(fā)了一個小喇叭,不然我真的不知道我要用多少分貝的音量才能讓他們聽見我說話,讓他們知道上課了,要安靜了。開學的幾周,我感覺自己像一個老太太,每天嘮叨著:鈴聲響進課堂,安安靜靜等老師。下課要及時上廁所,要做好課前準備。上課說話要舉手,不能隨便離開座位。不能隨便扔垃圾,見到垃圾要隨手撿起來。上下樓梯靠右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上學不要遲到,也不能隨便離開校園回家。服裝穿戴要整齊,有病有事要請假。總之,什么事情都要細細關照,什么事情都要手把手教,什么事情都不忘示范指導。二、養(yǎng)成教育要堅持不懈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非一日之功。這些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很簡單,可是對于一年級剛?cè)雽W的孩子來說,讓他們做好并不容易。小孩子看懂了,學會了,還不等于他們會按要求去這樣做。要想讓他們養(yǎng)成習慣,必須經(jīng)過長時期的堅持才能形成,還要經(jīng)常檢查,經(jīng)常指導,力求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地。“習慣成自然”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因此,作為一年級孩子的班主任,我們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我們需要經(jīng)常在孩子們耳邊耐心嘮叨,并且以身示范,讓孩子們耳聽目染,學會跟著做。看不懂的就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生不良習慣矯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可不能灰心無輒。要知道矯正一個壞習慣,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的過程,就好似一個漫長的較量的過程。我們只有堅持才能勝利,持久才有收獲。有的學生做作業(yè)動作慢,坐姿不正;有的學生握筆姿勢錯誤,屢教不改;有的學生坐立不穩(wěn),東張西望;有的學生喜歡吮吸手指;還有的喜歡課間追跑……這些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yǎng)成的,你要一下子讓他改正過來,是不可能的。往往你剛提醒,轉(zhuǎn)身之間他又那樣了。又比如掃地,有些孩子直著腰,拿著掃帚滿地亂劃拉。我就告訴孩子們,掃地要彎下腰去,用掃帚的整個斜面接觸地面,按順序從后向前掃。小角落就把掃把豎起來掃。抹灰時,有些孩子抹布上的水太多,在門上、講臺上留下一道道臟水印。我就教孩子們,抹布擰干再擦。排課桌要橫里豎里一起看。勞動的程序講得越清楚,指導越具體,孩子學會、學好的可能性越大,成功機會越多,就越能激發(fā)孩子的勞動熱情。所以,我們班主任要在平時多提醒,多督促,多鼓勵,多表揚,多示范,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你一定能看見成效和回報。三、養(yǎng)成教育要方法多樣1、以兒歌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一年級學生剛開始學的是漢語拼音,其中就有不少關于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如“爸爸帶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廣播,愛護大佛不要摸”。學生通過讀這個兒歌,就能知道要愛護文物,愛護公共物品,這比老師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講要好許多倍,再比如講握筆姿勢的時候有一首兒歌:“頭正、肩平、腳著地,一寸、一拳和一尺。”學生一下子就加深了印象,在平時寫作業(yè)的時候也注意到互相提醒了。2、以故事指導學生的言行我們班有35個孩子,時間一長,就免不了產(chǎn)生矛盾,有的時候事情接連不斷地發(fā)生,老師就忙于解決這些事情,非常費神。雖然在晨會課上,我多次給他們學習《小學生守則》,學生學完了也知道要友好相處,互相幫助,但他們畢竟年齡太小,一遇事就又不知該如何做了。于是,我便找來王二小、小蘿卜頭、邱少云、雷鋒的故事,利用晨會、班會課時間給學生講。通過講故事,提高了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3、以榜樣感染學生的言行模仿是一年級孩子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途徑。他們模仿力強,可塑性大,對周圍的人和事很關注,尤其崇拜自己的班主任。所以,班主任的言行對于引導一年級的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來說至關重要。平時在和學生、家長和其他人的交流中,我經(jīng)常有意識地使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文明用語。當發(fā)現(xiàn)包干區(qū)有紙片時,我總是立即揀起;教室桌椅不齊時,我總是輕輕地擺放整齊;講臺不干凈時,我總是及時清理干凈……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就會學著去做。有的時候老師怎么說學生也記不住,這就要求老師抓典型事例,加深學生印象。針對掃除工具的擺放問題我是這樣做的:有一次,在大家掃除完后,大多數(shù)同學都坐好了,這時候,朱星宇同學拿著一個大掃帚急急忙忙地走進教室,他把其它的掃帚擺好才走到座位上。這時候,我大聲地表揚了他,同學們的眼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然后我再慢慢地教育全班同學,這樣同學們也印象深刻,從此每個人用完掃除工具后,都整齊地擺放在原位。對小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起點要低要從最根本的品德和行為習慣要求抓起,扎扎實實地為學生打好基礎,如兒童入學第一周就要教他們坐、站、聽、寫和答等要求,教師要一邊要求一邊指導兒童做,在此基礎上,經(jīng)常進行強化訓練,正確的坐姿、站姿、聽姿、寫姿和答姿就養(yǎng)成了。二、坡度要小抓行為教育,就從容易做到但又往往最容易被忽視的小事抓起。教學生懂得,“在學校”進辦公室或與老師說話要“輕聲”,不要妨礙其他老師辦公;“在家庭”如有人工作、學習、生病或睡覺時,說做要“輕聲”。這種小坡度的要求和訓練,即培養(yǎng)了小學生講文明的良好習慣,又培養(yǎng)了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zhì)。三、做事就近對小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要堅持從小學生能看得見,摸得著,做了就能見效果的事情做起。如教學生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首先要教會他們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學會穿衣、穿鞋、洗手絹等,逐步養(yǎng)成自我服務的好習慣。逐步樹立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別人的事情幫著做”、“集體的事情搶著做”的初步概念。四、要求要細對小學生提出的每一點要求,都應該是具體的,讓他們聽得懂,學的會,記得住。如教小學生認真聽課,可編成順口溜:“要想學習成績好,認真聽講很重要;課前準備要做好,眼看前方坐端正;不玩東西不說話,舉手回答聲音響”。總之,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長期的、反復的、不斷強化的過程,我們一年級的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學這個關鍵時期,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強化訓練,加深烙印,習慣成自然,來促進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和行為規(guī)范

如何對一年級小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活動(如何對一年級小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