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活動)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農民進城務工的人數越來越多,他們絕大部分把孩子留給老人看護,給學校的管理和教育帶來很多的不利因素。一、留守兒童的在校表現第一類是沉默寡言。這類學生不合群,平時不與同學說笑,顯得很沉悶。他們的情感容易陷入憂郁、沮喪、悲觀和苦悶狀態(tài),缺乏活力。因為父母不在家,他們有苦惱沒有地方訴,有喜悅無法與父母共享,所以這類學生的內心十分渴望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第二類是不安心在校學習。有的學生父母在柳州市打工,有的在柳江縣城打工,與學校距離比較近,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就到了。這類學生在課堂上有時容易走神,心思總飛到父母身邊,尤其一到星期五就更不安心學習了。星期五最后一節(jié)課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學生把行李包已放在課桌下面了。下午上體育課時,有些學生就把行李包放在操場邊,以便下課后能盡快回到父母身邊。第三類是大手大腳地花錢,缺乏節(jié)儉意識。留守兒童的父母總想多給些錢來彌補缺失的愛,有的孩子平時零花錢總有幾十上百元。這些孩子有了錢,平時課間就買很多零食,有時也請同學吃,到星期五身上沒錢了,就去向別的同學借,有的干脆餓著肚子等放學。

如何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工作(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活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本應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樣得到父母的呵護,享受家庭的溫馨,然而,由于與父母相隔甚遠,長期缺少父母關愛及有效的教育、引導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存在著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形成一系列“留守兒童綜合癥”,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正日趨嚴重,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近年來,留守兒童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

從調查研究中可知,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集中表現在學習焦慮上。發(fā)現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農村小學的留守兒童中,多數留守兒童是“雙差生”、“問題兒”,學習成績低下,課堂作業(yè)完成較差,家庭作業(yè)普遍不能完成,對學習缺乏自覺性和刻苦精神。他們對學習和生活缺乏信心,進取心、自覺性不強,厭學情緒較為普遍,流失和輟學現象日趨嚴重。與之同時,發(fā)現留守兒童實際上很看重學習成績,如果他們未能在學習上取得成功,就容易自責,產生較強的焦慮感,懷疑自己在學習上的能力,容易將學習成績的好環(huán)作為衡量自己能力的一個標桿,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正是受到這種心理的影響,很多留守兒童若在學習上未能取得成功,就會放任自流、得過且過,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當留守兒童學習焦慮過度時,會有身體異常表現,害怕與人交往,退縮,表現出對人焦慮,學習焦慮會產生遷移,引起其它方面的焦慮,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幫扶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工作,以下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平等對待,不給留守兒童貼“壞標簽”

美國心理學家貝克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簽,就會成為標簽所標定的那種人。”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不同,因而他們的思想狀況、學習成績及性格愛好等也不一樣。對留守兒童,我們不能給他們貼上“差生”的標簽,只看到他們的短處而見不到長處,這樣就挫傷了他們進取的積極性。對待這些學生要從“短”中發(fā)現他們的“長”處,并給這些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他們在認可、贊揚和尊重中樹立起自信。這樣不給學生貼否定性“標簽”,而是利用肯定性標簽作正向的引導,可以激發(fā)學生發(fā)展特長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建立起自信,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傾注真情,為留守兒童撐起愛的藍天

師愛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兒童智力、道德、個性發(fā)展的風帆。一位老教師曾意味深長地說:假如你厭惡學生,那么,當你教育工作剛開始時,就已經失敗了。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凡是缺乏師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發(fā)展,只有真心實意地去愛學生,才能夠精雕細刻地去塑造他們的靈魂。”有了愛,人與人之間容易溝通,有了愛,倔強的人會變得格外馴良,愛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橋梁,也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把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是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的催化劑。留守兒童由于自身存在的問題,平時受的批評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還經常用批評的方式去教育這些學生,結果會事與愿違,甚至出現頂嘴或出走、退學的現象。我們要改變學生長期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就應該用愛心去教育轉化他們,忌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藥”等挫傷學生自尊心的言語,對他們更應該傾注真情,讓愛心像清泉一樣澆灌留守兒童干涸的心田,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撐起一方藍天。

三、搭建平臺,解開留守兒童的心結

由于留守兒童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又無法得到家長的關注和引導,而現在的監(jiān)護人往往都只關心生活,不關心心理的需求,因此容易發(fā)生心理障礙。為及時了解、排除這些心理障礙,教師應多為留守兒童搭建平臺,解開他們的心結。

1、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代管到人。

“代管家長”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使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在生活上多了一些噓寒問暖,在學習上多了一些幫助輔導,在情感上多了一些交流慰藉,使家庭職能缺位的孩子有了較好的教育補償,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和諧的空間。

2、經常組織留守兒童參與文體娛樂活動。

充實業(yè)余生活,吸引他們參加文明健康的活動,讓他們融入集體中,消除他們的孤獨感、自卑感,慰藉他們殘缺的感情。讓他們受到更多的監(jiān)督、照顧與關愛,減少受教育的斷層與真空,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如:教師在班級開設“悄悄話信箱”,建起“心靈的驛站”,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與學生“結對子”,幫助解開心靈的疙瘩,還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校園心理劇表演、關愛留守學生的主題班隊會和課外文藝科技比賽等活動。

3、采取個別輔導的方法。

學生的煩惱、焦慮、緊張,往往因人而異,通過團體指導有時難以收到最佳效果,應通過個別咨詢,對個體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減輕心理壓力和負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教師要隨時隨地觀察留守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對有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對癥下藥。可以進行個別交談,如:電話咨詢、“心理咨詢室”或”傾訴信箱”,也可以通過寫日記、周記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qū)。

4、真情關愛,三個優(yōu)先。

首先,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學校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學校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對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留守兒童要繼續(xù)激勵他們,多為他們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對一部分習慣不好的孩子,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這就更需要老師付出耐心和愛心。不放棄、不歧視,最大限度地爭取家庭教育氣力,督促好孩子學習,引導孩子做人,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其次,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老師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留守兒童患病時,要及時診治、悉心照料。第三,活動上優(yōu)先安排。學校要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yǎng)獨立的生活能力。

四、家校聯系,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對于留守兒童教育管理,要積極開展聯動教育,不斷提高家校互動水平,共解留守兒童教育難題。

1、加強互動,提高家校合作水平。要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家長認識,充分利用春節(jié)、農忙等民工返流契機,組織好家長學校和網上家長學校,向家長倡導科學育人,鼓勵家長與親子互動,多打親情電話,多寫親子書信。要建立“留守兒童”家庭聯系卡,通過打電話給外出的父母,寫聯系卡向監(jiān)護人反饋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將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tài)及時向家長反映,做到聯動教育。要針對留守兒童成長變化,及時與其家長溝通聯系,同家長一起制定留守兒童成長和發(fā)展的計劃和方案,一起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引導和教育,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2、滿足需要,建立“代理家長”制度。留守兒童的一個共同心理委屈是:父母給他們只是“錢”的滿足,而缺乏的是情感上真正需求的“愛”。情感的空白需要用愛心來充實。建立“代理家長”制度,可以滿足留守兒童愛的需要。“代理家長”的職責,是對留守兒童進行管理和輔導,要側重于生活上的關心指導、思想上的教育引導、情感上的啟發(fā)誘導。還要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家訪,定期與家長通電話,達到相互溝通,每個學期給家長寫一封信,通報其子女的學習生活情況。“代理家長”不但要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而且還要對他們的業(yè)余愛好進行引導、指導。如果留守兒童出現生病等特殊情況,“代理家長”還承擔起送醫(yī)院治療,照顧飲食起居等事項,彌補留守兒童的情感空白,必要時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求得家長的配合和幫助。在節(jié)假日,對無親友可依靠的留守兒童,“代理家長”還要安排他們過“家庭團圓”生活,以彌補他們的親情缺失。針對留守兒童所犯的錯誤或不良苗頭,“代理家長”不能簡單的處理,而應在全面了解情況、分析原因的基礎上,做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為了預防留守兒童發(fā)生錯誤事件,“代理家長”尤其要加強對“問題兒童”的疏導和監(jiān)管。這樣,通過“代理家長”制度,搭建了家校溝通的橋梁,有利于進一步增進家校聯動教育的成效。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們像知時節(jié)的春雨,用真誠的愛去滋潤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田;用熱情的火去點亮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心燈,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驅除蒙昧,收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