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疫情下怎么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疫情下怎么緩解孩子的焦慮問題)

您好,我是微心戰(zhàn)疫心理援助志愿者,很愿意和您一起探討這個好問題:

孩子多大?首先肯定的說,您是一位非常有責任感的家長,積極尋求更好的辦法來幫助孩子。

疫情下怎么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疫情下怎么緩解孩子的焦慮問題)

如果孩子比較小,可以用講童話的故事告訴孩子疫情是怎么回事,待在家里是比較安全的,等外面小怪獸被消滅了就可以出去了。

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盡量讓孩子不過多關注媒體上的一些負面消息,看看喜歡的書,聽聽喜歡的音樂。

另外比較重要的一點,家長對待疫情的態(tài)度對孩子的影響更重要,重要的不是如何說,而是如何做,如果隔離期間,家長很淡定,把自己的事情安排的很好,把家人和孩子的生活也安排的輕松而有樂趣,家人其樂融融的氣氛也會化解對疫情的焦慮。

同時,家長這種淡定處事的風格也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表率,在以后遇到類似事件時,孩子也學會了應對。

以上僅供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我們知道焦慮它是一種情緒情緒它是二元對立的周期,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會從你身上消退,比如說高興,氣憤等等我們日常生活體驗到的這些情緒,時間到了自然就走了!人不可能一直的高興下去,也不可能一直的氣憤下去。每一種情緒背后實際上蘊含了實質!

那么焦慮這種情緒蘊含的實質就是外在的不安全感,或者是未來的危險,在當下頭腦的投射。找到情緒下的實質,你才能夠看清情緒背后的真相,真相被看到你就會發(fā)現這種不安全感實際上是頭腦思維的過度扭曲導致的結果。

疫情期間主要的不安全感當然來自于被感染的風險。對一個孩子來講,他的認知可能沒這么高,所以由此可見,焦慮的不是孩子,更可能是父母。在處理情緒方面成人更應該要跟孩子學習,孩子是感知動物,能夠最直觀地感知周圍環(huán)境的焦慮的情緒,沒有頭腦思維內化的邏輯。

好比在看恐怖電影,有的人他可能會把這個場景當成生活中的現實,通過頭腦的思維不斷的加強這種畫面感,那么你就會格外的焦慮和惶恐。當思維參與下不斷的編制恐怖故事的時候,你就成了演員,在這個故事當中,你就會不斷的去放大這種不安全感導致持續(xù)的焦慮,焦慮思維就形成了。

焦慮思維一旦形成,你生活當中所有的事情就像被套進了刻板的公式,凡事經過頭腦加工都會引發(fā)焦慮,這種情緒久久的在你身上不愿褪去,它已經破壞了情緒的的周期性。讓你處在持續(xù)的焦慮當中并伴隨出現植物神經紊亂的軀體癥狀,那么焦慮癥就開始形成了。你會制造焦慮的氣場。你不會發(fā)現自己身上的焦慮,但你會看到孩子身上的焦慮,所以你誤認為是孩子在焦慮,孩子的焦慮源自于你給到他們的不安全感。

所以你想要引導孩子走出焦慮的狀態(tài),你自己首先就不能夠焦慮。必須要切斷焦慮情緒跟頭腦思維的鏈接,通過感知去在思維跟情緒之間建立一道屏障,讓意識回歸將自己從演員的角色及時的切換到觀眾的角色。只有這樣你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只有感知到安全,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就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幼兒園的老師工作壓力那么大,平時都是怎么減壓的?

幼師其實就是帶孩子,也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這是一件非常神圣艱巨的工作,所以必須重視這項工作,壓力確實很大,那么就要靠自己排解壓力

干任何工作都有壓力,就得勞逸結合,上班時認真工作,對待小朋友充滿耐心和愛心,積極負責,下班后可以唱歌跳舞以及看書等,盡情釋放壓力,張馳有道,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