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勞動教育課程角度,勞動教育課程角度分析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勞動教育課程角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勞動教育課程角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孔子確定了哪些教育內容?詩教、禮教、樂教對現(xiàn)代教育有什么借鑒意義?

說到對現(xiàn)代教育的意義首先要知道孔子是誰?他學說核心是什么?

勞動教育課程角度,勞動教育課程角度分析

首先我那些對不了解儒學,或者沒看過就批判過時了,老土,離我們太遠了吧!真心希望能用一段時間系統(tǒng)的看看四書,哪怕是其中一本也好。

再者想對那些粗略看過,或者看過一段的人。說句最好別還不是很清楚就發(fā)表評論,感想!這樣就讓上面的人更覺得離我們遠了,好像真的沒用是的?

孔子的文化學說是我們現(xiàn)在人最需要的,恐怕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需要。用現(xiàn)代的語言描繪孔老夫子的學說就是現(xiàn)實,對就是“現(xiàn)實“還有做人的文化。首先要知道你是誰?來自哪里?你要到哪里去,以及怎么去的思想。

你是誰就是你來自的家庭,你在家里是誰就做好你應該做的,是爸爸嗎?那就做好爸爸,愛護教育好孩子。是孩子嗎?那就尊重爸爸,孝順父母,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操心。

在職場你是誰是領導嗎?那就帶好團隊,創(chuàng)造公平的,友愛的,積極的工作環(huán)境。你是下屬嗎?那就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尊重,配合團隊的領導。

立足于現(xiàn)實,也就是實事求是,你到底是誰,看的清楚,別做與自己身份不符合的事,一步一個腳印的向著目標前進,丟掉那些與不切實際幻象,幻象想的越多越不現(xiàn)實,痛苦就是想的太多,而現(xiàn)實卻做的太少。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最基本的儒學是多么的現(xiàn)實和實際。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已經到了讓人慌張的速度,可是不管科技如何的發(fā)展人都是來自于父母,家庭的都有兄弟姐妹的,做人做事離開了最基本的家庭,倫理。難免陷入自我,自大,自私。這不是個性也不是時尚更不是當今社會的必須,而是現(xiàn)代人真的對本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太少了。

孔子一生只干了兩件事。

一,終生致力于克己復禮。

克己,就是隨時隨地檢討、反省自己的言行;復禮,就是全面恢復周朝禮儀。

二,確定了君子的言行規(guī)范。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論語》就是孔子對上述兩件事的闡釋。在農耕中國,半部《論語》就足夠治理中國了。

這三句話出自《論語 泰伯》,內容雖然簡短,卻是孔子在闡述了他確定的三個方面的教育內容,即詩、禮、樂,并且指出這三者對于受教育者所發(fā)揮的不同作用。孔子認為,詩可以啟迪性情,啟發(fā)心智,使人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禮可以約束人的行為,規(guī)范人的言行,使人在社會上站立;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按照傳統(tǒng)觀點,孔子的教育內容有“六藝”、“六書”之說。所謂“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禮是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和倫理道德規(guī)范;樂是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射是射箭,屬于軍事武功;御是駕車,也是軍事武功;書是刻字,即寫字;數(shù)是關于天文、歷算等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

孔子進行六藝教育的基本教科書是“六書”。 即《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六本儒家經典。“六書”是孔子親手編訂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套,也是最著名的教科書,除《樂經》亡佚之外,其他五本經典成為漢代以后中國封建官學和私學所使用的基本教科書,它們與四書一起成為隋唐之后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

在六項教育內容中,孔子非常重視詩教、禮教和樂教。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陽貨第十七),他認為,學詩可以激發(fā)情感,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和世間萬象,可以團結眾人,可以諷諫上級,近處可以用來事奉父母,遠處可以用來事奉君主,并且還可以知道一些草木鳥獸的名字。總之,學詩不僅可以培養(yǎng)人健康向上的情感,還可以讓人學到很多知識,因此他曾告誡兒子:“不學詩,無以言”。

禮是做人行事的規(guī)矩和標準,一個人如果不學禮,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因此他也曾告誡兒子:“不學禮,無以立”。音樂對人的感染力是無比強大的,孔子非常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他不僅精能音律,而且親手整理《樂經》,并時常被優(yōu)美的音樂所感染,“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不知肉味”。可見,樂教的目的在于完善人格,進而達到社會和諧。

時至今日,文學、音樂以及行為規(guī)范、法制教育,仍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精選了古今中外一大批優(yōu)秀的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引導學生閱讀這些文學作品,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必要語言和文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可惜的是文學教育的這一功能發(fā)揮的并不好,許多語文教師只是關注了語文知識的學習,忽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淡化了語文教學人文性的要求。

在行為規(guī)范教育方面,有些學校重說教、輕體驗,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學生走向社會后,不懂得基本的文明禮儀,不會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甚至有些學生不懂國家法律,干出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更是令人擔憂,在偏遠地區(qū)的農村中小學,由于缺乏專職音樂教師,導致音樂課形同虛設,孩子們只好跟著錄音機聽聽樂曲、學學唱歌。

詩教、禮教、樂教從小處看好像是三門獨立的學科,其實它們關涉智育、德育、美育三大教育內容。我們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德性,學會生存的技能,尊紀守法,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其次要發(fā)展學生的心智,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智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把大量的知識裝進學生頭腦中,更為重要的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二者相輔相承,在學校教育中不可顧此失彼。有德無才固然不好,不會對社會有太大的貢獻,但總比有才無德對社會造成危害要強,而美育恰恰能夠調和二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對美的欣賞和創(chuàng)造中,體驗生命的價值,從而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很高興回答這一問題,個人管見,不當之處歡迎“關注”作者繼續(xù)交流,圖片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請刪除!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勞動教育課程角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勞動教育課程角度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