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學前教育課程歷程,學前教育課程歷程簡述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學前教育課程歷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學前教育課程歷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新中國成立后時候的學前教育發(fā)展是怎樣的?

中國學前教育課程發(fā)展歷程以新中國成立為界,經歷了從模仿到本土 化,從借鑒到自我創(chuàng)新的過程.第一階段可分為移植模仿、科學化和民族化實驗探索兩個時期;第二階段可分為學習前蘇聯教育、極左影響、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學前 教育課程體系等三個時期.反思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發(fā)展的歷程,可知學前教育課程科學化和民族化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概念,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吸收國外學前教育的 思想精髓,需要注意將學前課程與生活相結合,努力探索多元化的學前課程模式.

學前教育課程歷程,學前教育課程歷程簡述

20世紀世界學前教育發(fā)展的主要階段?

(1)學前教育思想的孕育和萌芽階段。(遠古~19世紀初期)

柏拉圖第一次較為系統地闡述了學前兒童的教育問題,主張兒童公育,并論述了學前兒童的游戲和故事材料的選擇等問題。亞里士多德和昆體良也論述過兒童教育,尤其是亞里士多德,在人類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論點,為人類研究兒童、教育兒童指出了正確的方向。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第一次把學前教育納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單軌學制,并撰寫了歷史上的第一部學前教育專著《母育學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圖文并茂的兒童讀物《世界圖解》,構建了家庭學前教育的完整體系。

英國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出了兒童體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體建議。

盧梭在《愛彌兒》中,強調教育回歸自然,主張按照兒童的自然發(fā)展歷程來進行教育。他認為兒童不是通過語言和文字,而是通過經驗并利用尚未成熟的器官進行學習的。他的這種教育思想成為傳統教育和現代教育的分水嶺,對后世學前教育思想的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至此,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強調教育要適合兒童,而不是使兒童去適應教育。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繼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自然思想,并以畢生的教育實踐證明了一切教育都應以感官教育為基礎、兒童學習的最好方式是操作、母親是兒童的最好老師等原則和方法,著有《林哈德和葛篤德》《母親讀物》等,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教學心理學化的思想。

(2)學前教育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階段。(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葉)

學前教育學是從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開始創(chuàng)立的。以福祿倍爾為標志,學前教育理論才從普通教育學中分化出來。由籠統的認識到建立起獨立的范疇和體系,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代表人物西方的有:福祿倍爾、杜威、蒙臺梭利;我國的有:康有為、陶行知、陳鶴琴。

(3)學前教育學發(fā)展的新階段。(20世紀中葉以后)

20世紀中葉以后,學前教育學的發(fā)展進入了提高理論化和科學水平的新階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辯證唯物主義為學前教育學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使學前教育學的發(fā)展進入新階段;其次,鄰近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學前教育學提供了科學基礎,提高了學前教育的科學水平。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發(fā)展包括哪幾個階段?

教育實驗法的發(fā)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初,主要是基于傳統教育方法的試驗性改革,如蒙特梭利實驗。

第二階段是20世紀中葉至70年代,注重教育的科學化發(fā)展,包括行為主義、認知心理學等理論的應用。

第三階段是70年代以后,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倡探究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推動教育改革和創(chuàng)新。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學前教育課程歷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學前教育課程歷程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