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5個相關介紹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課程改革的四個階段及核心內容?

(1)1978—1985:課程秩序的恢復與學科課程主導地位的確立;

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是什么

(2)1986—1993:學校課程權力分化與結構多樣化;

(3)1993—1998:新課程的孕育與全面展開面向21世紀的現(xiàn)代化課程體系的建設;

(4)1999年至今:面向21世紀的現(xiàn)代化課程體系的縱深發(fā)展。

2001年我國啟動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

2001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教育部正式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頒發(fā)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構建了符合時代要求、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答:2001年我國啟動的新一輪課程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八次規(guī)模較大的課程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輝煌成就,基礎教育課程建設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我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發(fā)〔1999〕9號)和《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國發(fā)〔2001〕21號),教育部決定,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調整和改革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結構、內容,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

建國以來8次課程改革的特點及區(qū)別?

初步實行一綱多本的教材多樣化政策,打破了單一的課程結構,課程內容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經(jīng)驗,素質教育日益得到重視并逐步走進課堂,課程管理模式打破了過于集中的格局。

當然缺點也非常明顯:課程目標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忽視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并且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導致學生負擔過重,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缺乏整合,課程實施過分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學習方式,課程評價過于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評價方式單一化,缺乏體現(xiàn)最新評價思想和觀念的有效評價方法與策略等。

1998年至今是我國課程改革的第幾個階段?

1998年至今是我國課程改革的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課程改革,建立和完善適應21世紀要求的現(xiàn)代國民教育課程體系。這個階段的課程改革以新課程標準為核心,強調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課程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倡導探究性學習,重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未來中小學課程改革會有哪些新趨勢?

我是朝暉說地理,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目前,國家課程改革正大力推進,其基本趨勢有以下三點。

一是宏觀層面上,以落實教育根本任務為出發(fā)點。

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已經(jīng)明確,那就是立德樹人。其核心內涵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改變以往只重視智育,輕視其他各育的狀況。進一步明確,德育為首,明確培養(yǎng)什么人,為誰培養(yǎng)人,怎么培養(yǎng)人的教育根本問題。通過高考等綜合改革,改革教育評價體制,旗幟鮮明地反對應試教育,反對片面追求升學率。大力推進勞動教育、體育和藝術教育的常態(tài)化。

二是中觀層面上,以構建校本課程體系為突破點。

國家課程要落地,一個重要的方向是走校本化之路,強化學校辦學特色的凸顯。擺脫過去“千校一面,萬人一面”的狀況,努力提升特色化辦學、個性化育人的教育水平,提高人民對學校教育的滿意度,最大程度地回應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期待。

在校本課程建設中,需要注意將家校合作有效對接,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機融合,力爭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三是微觀層面上,以推進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為著力點。

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國家教育目標的具體化。課堂是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主要場所。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緊扣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課堂變革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學習方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教育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的5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