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于小學教育多樣化的征文題目(關于小學教育多樣化的征文范文)

一、教學形式多樣化

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班級教學形式,既有廣為人知的優(yōu)越性,又有其局限性:一是刻意強求在綜合智商和智能類型方面存在著或大或小差異的各類學生齊步并進,從而造成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xiàn)象;二是主要強調教師的教,往往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精神。為了革除班級教學存在的上述弊端,國外早在19世紀末就開始進行時組教學的研究和實驗工作;在近十幾個年代里,適應個性差異、注意個性發(fā)展的多種個別化教學形式又在西方教育改革的熱潮中相繼涌現(xiàn)出來,而法國中小學教學革新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教學形式要多樣化。國內外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個別學習和小組學習中比在班級教學中掌握知識的主動性、獨立性更高,教學效果更好。由此可見,打破教學形式的封閉化,實行教學形式的開放化,借鑒國外種種教學形式的合理成分,根據(jù)教學實際采用適應差異、注意個性發(fā)展的多樣化教學形式,以彌補班級教學的先天性不足,這應是我國今后教學形式改革的重要走向。

關于小學教育多樣化的征文題目(關于小學教育多樣化的征文范文)

二、教學手段綜合化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較為集中的橫截面,是教師向學生進行教育、傳播知識、培養(yǎng)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教師的整個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無不在課堂教學中比較集中地反映出來。“不懂得傳道有方、授業(yè)適時的教師,縱有滿腹經(jīng)綸,學富五車,也難以讓學生達到解惑的境界”。只有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才能達到教與學有機結合的最高境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與快樂總是相伴而行的。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運用好表現(xiàn)——成功——快樂三步曲方法,尤其對后進生,要多給予肯定評價。

現(xiàn)在,人類教學手段的發(fā)展已跨入綜合化、開放化階段。然而,在我國廣大的教育落后地區(qū),中小學教學手段卻還滯留在孤立化、封閉化階段——只靠一本課本、一枝粉筆上課!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所產(chǎn)生的效果是顯而易見、可想而知的。教學手段一日不走上綜合化的正軌,教學質量就一日不能沖出現(xiàn)時的低谷。

語言、普通教具和現(xiàn)代化教具各有其功能和局限,三者只能相互補充,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相互排斥。在教學中,如能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各自長處,就能獲得整體最佳效應。國外研究表明,人通過語言形式從聽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15%,從視覺獲得的知識能夠記憶25%,而綜合運用語言、普通教具和現(xiàn)代化教具,把聽覺和視覺有機地結合起來,能夠記憶的內容高達65%。可見教學手段的高度綜合化的確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保加利亞哲學博士拉扎諾夫首創(chuàng)的趣味學習法、歐美的個別化教育和日本的“帕索控”教學等等,無不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而取得顯著效果的。

因此,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把普通教具從冷宮中請出來,并配備力所能及的現(xiàn)代化教具,將教學手段盡快推上綜合化、開放化的正軌,刻不容緩。

三、我在采用教學形式多樣化進行教學的一點心得

在新《綱要》頒布后,隨著各種新理論的形成,在改變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同時,也有可能會影響一些技能或其他方面的傳授。

當然也可能是我的教學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刻意地追求教學形式多樣化,只會對教學帶來負面影響。我認為單就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出發(fā),應該選擇新課程的教育觀念,培養(yǎng)技能還是應該選擇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兩者都不可孤立進行。可是要把握好這兩者在教學中的適當比例,實在是很難,這就需要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從點滴中進步。

新課程要求我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以往的“專制型”教學形式應由“民主型”課堂教學形式所取代,學生課堂上的“被動型”學習應逐步轉變?yōu)椤白灾餍汀睂W習,整個課堂教學要大步流星地從長久以來根深蒂固的“封閉型”走向“開放型”。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仍不能轉變教學觀念,還一味地采用傳統(tǒng)的灌入式教學方法,無疑會在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就扼殺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針對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寓教于樂,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愿學、樂學,激發(fā)他們源源不斷的學習興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體”。

善于運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

好動是中小學生的最大特征,即使在課堂上,要他們乖乖地坐著聽講四十分鐘也是不太可能的。針對學生的這種特征,我們可以設計一種動作化的課堂教學形式,賦予枯燥死板的教學內容以生命活力,讓教師帶領全體學生一起行動起來。一節(jié)課并非全是話語的交流,動作也是一種語言,具有形象、指示、表情、象意等多種功能,適當?shù)膭幼髡Z言,往往要比煩瑣的講解要來得簡單、明了、生動。

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上借助各種機智的動作表情達意。如向學生問好時,可以加上擺擺手的動作,這樣不但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聯(lián)絡了感情;當表揚學生回答問題正確、精彩時,教師可以豎起大拇指以示“OK”,并引導其他同學向他拍掌鼓勵,這樣在肯定了那位同學的同時,也能“誘惑”其他學生獲此“殊榮”的愿望,提高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教師只要簡單地聳聳肩,或雙手掌心向上攤開,避免了“對不起,你回答錯了!”等語言表達時所造成的尷尬局面。

同時體態(tài)語言還可以幫助學生回憶知識、理解知識、記憶知識。記得有一次上化學實驗課時,我叫大家熄滅酒精燈的火焰,一位同學馬上用嘴吹滅了火焰,我立即拍了一下手掌,我問“同學們,這樣對嗎?”,我做了一個示范,左手拿起燃著的酒精燈,嘴巴對著火焰作了一個吹的動作,同學們說“不對”。這樣既不會給那位做錯了的同學難堪,又提醒了其他同學熄滅酒精燈火焰該用什么正確的方法。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讓所有學生的思維都動起來,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增強了學生的印象,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善于運用游戲進行教學

兒童是天生的玩家,游戲最適合中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也深受他們的喜愛,它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又可以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游戲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編出適合的游戲。如:在復習元素符號時,我把常見的26個元素的符號和名稱分別寫在52張用撲克制成的卡片上,四人一組,每人拿13張卡片,當某位學生出一張元素的符號或名稱的卡片時,要求另一位學生出一張與之對應的元素的名稱或符號的卡片,如果出錯了大家可以及時糾正。這種豐富多彩的游戲,將我們的課堂教學形式變得不再單一,讓學生在玩中學,真正作到了寓教于樂。

善于運用情境進行教學

沒有環(huán)境就沒有教育,要讓學生學好知識,就要重視環(huán)境的營造。研究證明,語言的活動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語言,這樣學生才能把聲音和語言的意義結合起來。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有著極強的表現(xiàn)欲,那何不把教室當作舞臺呢?如在講“分子在不斷運動”內容時,發(fā)給每位同學一支裝有少量酒精的小試管,要求同學把試管放在鼻子的正前方,用手向鼻子方向輕輕地扇動一下,同學嗅到了一股酒精的氣味。我問“同學們,這是什么原因呢?”,同學們回答到“這是酒精分子跑到我們的鼻子里去了,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同時也間接地復習了嗅氣體氣味的方法。這種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課堂教學效果無疑要比機械性的語言練習好得多。

善于運用卡片進行教學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運用卡片式教學法,可以幫助他們理順自己上臺發(fā)言的思路,因為這里要求用簡潔的語言寫在紙上,這就讓學生必須將最重要的字、句歸納出來,提高了他們的歸納能力。同時學生因為自己的作品要展示在黑板上,所有的同學都要去評比,他們還會從美觀的角度考慮,美化自己的“卷面”。

從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評價,對學生有很大的鼓勵作用,如何讓教師的評價更有說服力,大家都能信服,卡片的展示在這里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教法能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利用。

如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套實驗室制取氫氣、試驗其可燃性和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圖,并簡要敘述其實驗要點。這樣課堂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大家積極動腦、動手、動筆,一會兒,各種各樣的實驗設計圖和實驗方案就出來了。通過大家的對照、評比,選出了幾套比較合理的實驗設計圖和實驗方案。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復習了氫氣的實驗室制取方法和性質,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同時讓學生也得到了美的享受。

善于運用合作探究進行教學

合作探究是《化學課程標準》提倡的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個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教育的四個支柱提出了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重大課題,怎么實現(xiàn)這四個“學會”是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當今時代,科技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化學教學也擔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合作探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體現(xiàn)素質教育精神的教學模式,變傳統(tǒng)的個體學習為合作發(fā)展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為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平等和諧,主動參與、積極實踐、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例如在進行合作探究實驗時,教師應首先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己寫出實驗操作步驟,進行質疑問難,其次對疑難問題轉化成學習目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深化認識。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創(chuàng)新火花。

四、實現(xiàn)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決不能走“形式”

初中各科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們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改變過去那種嚴格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的狀況,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如課堂討論、組織辯論會、開展知識競賽、成語接力賽、演講等都是教師們常用的教學形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但是,有些活動作為一種教學形式只是起到了一種點綴作用。下面就幾個案例加以說明:

第一:有位老師在講“鄭和下西洋”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小組討論題“假如你生活在當時,你是否愿意遠航?”,這個問題是否有討論價值暫且不提,只說這個問題的指向,它明顯帶有個人的主觀傾向性,反映個體對事件的看法和意愿,基本不需要討論就可以得出結論。

第二:另一類諸如“秦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有哪些?”這樣的問題書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只要給學生時間看書,學生就能歸納出來,討論實在是畫蛇添足,不但不能開啟學生的思維,引發(fā)爭論,迸出火花,久而久之還會泯滅學生思考的熱情。

第三:小品劇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但是教師在設計這些活動、指導學生編演時沒有充分考慮要達到什么目的、學生可以從中了解些什么,有時候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嘻嘻哈哈,內容簡單、形式單一。表演過后就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至于劇中表現(xiàn)的主題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

因此,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從學生需要出發(fā),不能為了創(chuàng)設情境而創(chuàng)設情境。片面追求表面的形式,會遠離新課程的要求。

總之,“應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學生的心智水平確定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顯得多樣化的格局,力戒刻板、單一的教學方式。”這是《課程標準》指出的教學方法應多樣化,教學形式要活潑化,不只是追求課堂的熱鬧,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征,以教材為載體,以訓練主題,以靈活應用方法為手段,讓教服務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