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庭教育的古代短故事,家庭教育的古代短故事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家庭教育的古代短故事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家庭教育的古代短故事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國古代有哪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孟母三遷、鄭板橋信任私塾老師教子、鐵杵磨成針、二十四孝、奕秋、岳母刺字、斷機杼、司馬光砸缸、金斧頭銀斧頭、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后羿射日、愚公移山、扁鵲治病、三十六計……太多了!遠古神話故事系列,以及古代名人軼事都有其教育意義。

家庭教育的古代短故事,家庭教育的古代短故事有哪些

我來說一個故事吧,不過不是教育小孩的,是教育父母的。

這個故事的名字叫“曾子殺豬”。

話說曾子的夫人有一天要去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知道后便纏著母親要一同去。由于不便帶孩子前往,夫人便勸說孩子留在家中玩耍。但孩子卻不依不饒哭鬧著要去。

夫人被逼沒辦法,只好柔聲哄道:“好孩子,你乖乖在家待著,等媽媽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要知道,在并不富裕的曾子家,殺豬吃肉可是一件大事,基本只有過年過節(jié)才可能有這樣的待遇。孩子一聽媽媽的話,果然不哭了,馬上乖乖地轉身回屋,老老實實等媽媽回家。

曾子的夫人回家后,看見丈夫正在抓住豬準備屠殺。夫人嚇了一跳,忙阻攔道:“我只不過是騙一騙孩子罷了,你別當真!你現(xiàn)在把豬殺了,過年的時候我們吃什么?”

曾子正色道:“孩子雖小但亦不可欺騙!他年幼無知,很多知識和道理都是從父母這里學來的。你今天言而無信欺騙了他,就是在教他以后去欺騙別人!而且你今天能騙得到他,是因為他相信你。一旦他不再信任于你,以后你再想教他就很難了。”

說完,夫人也深以為是,于是兩人一同把豬殺了,給孩子做了一頓豐盛的晚宴。

曾子殺豬的故事

曾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孩子雖小亦不可欺也!

我真心建議,為人父母的都應該來向曾子學習一下教子之道!慎許諾,重然諾,不要為了一時省事,犧牲孩子對于自己的信任。你能夠騙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在信任被破壞之后,要想重建信任只怕要付出無數(shù)倍的辛苦。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同樣對待孩子,父母也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表率。父母對孩子言而有信,孩子對父母才會信任不疑。直至孩子長大后,他才會以自己父母的樣子來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成為一個講誠信、可依靠的優(yōu)秀人才!

您好,談到古代有教育意義的故事,我覺得《孔融讓梨》算是很好的一個,現(xiàn)在把我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什么是教育意義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句話凸顯了教育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呢,我們可以理解為這個故事具有完善道德人格、激發(fā)精神動力、引導人生規(guī)范行為的德育價值,這樣的故事才是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二、《孔融讓梨》典故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流傳很廣,說的是孔融4歲那年的事,他跟哥哥一塊吃梨,自己總是拿小的吃,把大的讓給哥哥弟弟們。故事很簡單,但其中的道理發(fā)人深省。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應見《世說新語箋疏》:

中國古代有很多有教育意義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拜項橐為師的故事,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孔子那么大的人物,居然拜七歲幼童為師,真是謙虛好學的典范。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魯國(今山東)人,孔氏.名丘.字仲尼。孔子特別謙虛,沒有因為別人的贊美就驕傲。他跟許多人學過知識,而他的師父很多都沒有他名氣大。但是孔子卻虛心求教,學到了師父所教授的知識。孔子還曾拜過七歲的神童項橐為師,被傳為佳話 。

(網(wǎng)絡圖片,侵權必刪)

項橐是一個聰明機靈的人,小時候經(jīng)常問別人為什么,孔子聽說東南沿海地區(qū)的人很熱情,而且又很有學問,所以他決定去了解一下。

孔子在路上看到有位農夫在地里干活,,就問那個農夫,你每天這樣干活,你知道每天要抬起多少次鋤頭嗎?農夫被問住了,畢竟誰也沒有數(shù)過,根本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這時一個孩子走了過來,他就是項橐,剛剛七歲。他說:我爸爸經(jīng)常種地,自然知道每天抬起鋤頭多少次,你出門都是坐馬車,那您知道你的馬每天抬起馬蹄多少次嗎?孔子一下被問住了,不知道該怎么回答,只是覺得這個孩子非常聰明。然后就決定兩人一人出一道題,如果誰回答對了對方的問題,就算誰贏了,誰輸了就要拜對方為師。令孔子沒有想到的是,項橐很快就答出了孔子的問題,而且,孔子覺得他答的沒有一點問題。

然后,項橐問孔子是否知道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回答不上來,就認輸了,于是孔子就拜了項橐為師。孔子真是一位虛心好學之人,他不顧及對方的身份地位,甚至不管對方的年齡,哪怕對方是個孩童,只要有真才實學,他都虛心向對方學習。孔子這種謙虛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正是非常值得大家學習的。試想,孔子那么大的人物,那么大的教育家,都能夠拜一個小孩子學習,并且拜他為師,像我們這樣渺小尤如滄海一粟的人物,,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古代有哪些以相夫教子而聞名天下的女教育家?

古代女子以“相夫教子”而聞名天下的有很多,那肯定是對丈夫無微不至地關懷和照顧,而精心撫養(yǎng)和教育出來的子女,德才兼?zhèn)洌竺ΧΑC恳粋€家庭的的興旺,必定有著賢妻良母默默無聞辛勞地付出。

周文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仁義之君,敬老愛幼,禮賢下士,為政以德,布施天下。他的母親太任性情溫和,端莊雅靜,對姬昌的教育從胎教開始,隨后在身教和家教方面,費盡心機,以身示范。

太任嫁給文王的父親季歷之后,一心一意只做有德行之事,輔助丈夫,遵循禮儀。《列女傳》中記載:“太任者,文王之母,摯任氏她。王季娶為妃。太任之性,端一誠莊,惟德之行。及其有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擊敖言,能以胎教”。說的是太任在懷孕文王的時候,不看不正經(jīng)的顏色,不聽淫穢的聲音,不說狂傲的話語,不吃辛辣生冷的食品,以保持仁愛祥和的心態(tài),讓胎兒受到良好的教育。太任是中國胎教第一人。

姬昌的幼年是一個杰出的孩子,這是來源于他母親的身教和家教。精心撫養(yǎng),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把家庭教育作為姬昌成長的基礎和啟蒙,從而成就了周文王的一代明君。

一位著名的人物背后總有一位慈祥的母親。母親是一個家庭中擔當子女最初教育的人,一位母親的言行和品德,直接影響子女的一生。縱觀歷史,那些有建樹有作為的人物,大多深受母親思想的熏陶。

中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幼年喪父,家里的重擔全部落在歐母的身上。歐母出身于貧苦人家,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肯吃苦的婦女,歐陽修從小受到母親良好的教育。

歐母想方設法讓歐陽修認字寫字,由于貧窮,買不起紙筆,歐母就用池塘邊的荻草桿做筆,以鋪著的沙土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在歐母的親自指導下,他在地上一筆一畫反復練習寫字,一絲不茍。“畫荻教子”的故事,留傳千古。歐陽修后來的品學兼優(yōu),德才兼?zhèn)洌瑸楣僖蝗危旄R环剑瑢嵲谑浅鲇跉W母的教子有方。

孝莊太后所經(jīng)歷的清初三代,正是清軍入關建立政權,由亂到治的動蕩年代。她以清太宗之妻,清世祖之母,清圣祖之祖母的三重身份,輔助皇太極成就帝業(yè),建立大清,又輔佐世祖和圣祖年幼的即位和成長。

清太宗的駕崩,孝莊太后以他的精明能干,制止皇權的爭奪。力排眾議,決定立自己六歲的兒子福臨即位。孝莊太后對福臨有著多方面的嚴格要求,督促他虛心學習漢族文化,吸收漢族的治國安幫。輔佐清世祖制定各項法律制度,并頒布施行,從而制定了清朝統(tǒng)治的基礎。

順治十八年,清世祖駕崩,孝莊太后根據(jù)遺迢,由八歲的玄燁繼承皇位,為清圣祖。年幼的圣祖在孝莊太后的全力支持下,迅速成長,并秘密建立少年武士突擊隊,一舉擒獲鰲拜,并將其他的重要成員也一網(wǎng)打盡。嶄露頭角,鋒芒畢露。就這樣十四歲的清圣祖掃除障礙,得以親政,開啟了清朝歷史上一個嶄新的時代。清圣祖所成就的千秋偉業(yè),孝莊太后功不可沒。

相夫教子,格守婦道是中國古代婦女的職責和美德。蕓蕓眾生之中出類拔萃成功的典范有很多,象孟母、岳母眾所周知,不必重復。她們如天上的星星閃爍明亮。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家庭教育的古代短故事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家庭教育的古代短故事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