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中美家庭教育現狀對比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中美家庭教育現狀對比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美文化存在哪些差異?
美國人更崇尚個人主義,而中國人更重視家族及階級層次。
美國人崇尚個人特質的例子很多,父母較少伸手干預子女的發(fā)展。在中國講究長幼有序,孩子需要服從長輩的話。
美國更注重隱私。
在中國經常會有親戚會問一些"切身"的問題,例如年齡、薪水及婚姻狀況等。而在美國則較少出現。
中國文化注重集體主義,美國文化注重個人主義。
中國比較注重集體榮譽感,榮譽是集體的,而在美國成功都是個人的。更多中國人愿意為了更高的福祉去付出犧牲,個人主義精神是美國的骨干。
中國更重視死者。
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之一是對死者的重視。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會一年一次的去每個死去長輩的墓地(掃墓)已示尊敬。尊敬長輩在中國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環(huán)。而對比大多數美國人來說,他們很少會知道他們大部分長輩的墓地在哪里。
中國人更謙虛。
謙虛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倍受推崇的品德。對個人生活或經商的成功只輕描淡寫,但在美國,成功卻被吹捧。風云突變的商海中,大多數美國人認為謙虛就是軟弱的標志。
答主來填坑。。之前不小心審題出錯。。把中美看成了中西。。也是很哭哭
不過好在跑題也不是很嚴重~這里補充一下:
美國其實是很實用主義的國家,而且生活上相對隨意、自由。隨意,懂嗎?出門愛穿什么穿什么。曾經有一位美國外教問班上的同學是否出門要講究穿著和妝容。因為在他看來,美國人是很不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的,所以穿著這方面也不是很注意~
下邊進入理論描述~
美國國情比較特殊,大熔爐的名字不是蓋的,其關鍵就在于從殖民地時期,美國就收納了世界各地的人和文化,并且在短短幾百年的歷史中完成工業(yè)革命和信息技術革命的跨越,發(fā)展的迅速甚至讓人來不及思考。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美國歷史肥腸短,直接步入現代化,我認為和中國目前的文化現狀相比,不是很有意義。
----------------以下是原文----------------------------------------------------------------------------------
其實現如今,人們口中的中西文化差異,具體一點講,應該是現代文化與封建文化的差異,更進一步說,是因為中國還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思想文化還在不斷“更新”。
中國有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主張以和為貴的中庸孔孟之道。而美國建國僅只有二百多年,是一個移民國家,追逐的是利益,采取的是叢林法則,零和博弈,弱肉強食。靠掠奪和侵略維持霸主地位。具有貪婪的欲望和本性。
對于性的認識
眾所周知,美國人的性觀念是開放的,但這種開放是有前提的,對于大多數美國人,性并不像中國的談性色變,性對于他們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這里需要排除一部分極其正統(tǒng)的天主教徒,這些人是遵循教義婚前絕不發(fā)生性行為的。
中國人說,美國人真隨便,動不動就上床
美國人說,中國人真隨便,一上床就結婚
在美國人眼里,性不像中國人需求的“愛情”“責任”“穩(wěn)定的交往關系”之類的聯系起來。性就是一種生理需求,很生活,很平常。只要兩個有完全行為能力的男女,只要看得對眼,你情我愿,就足夠了。比如他們可能剛進入青春期就談戀愛然后就接觸性了,即使很清楚對方不是你的真命天子,在中國道德觀念里,這是比較負面的一種行為,但在美國萍水相逢互有好感歡愉一夜然后一拍兩散完全是很普通的事,甚至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是一場浪漫的邂逅。
美國文化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特點是“罪感”文化。即認為人天生具有原罪,但只要認真悔罪,就能得到上帝的寬恕。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他們一律平等”。
馬克斯韋伯在他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中認為:新教徒最好的侍奉上帝的方式就是做好本職工作,敬業(yè)精神也由此而來,由此衍生出契約精神、誠信等一系列資本主義社會所必須的社會品質。
在哲學方面,美國文化也秉承“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這是黑格爾辯證法中的一個著名概念,來自于西方哲學史論戰(zhàn)數百年的“經驗論者”和“理性論者。”康德將兩者從對立狀態(tài)完成為統(tǒng)一狀態(tài),奠定了西方現代文化基調,黑格爾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這一理論。“對立統(tǒng)一”這個觀點也成為西方人的主要觀念,這也是多黨制的理論來源。
而中國文化主要是孔孟傳承周代的“禮樂制度”形成的“樂感”文化。中國文化的特點和美國文化完全不同,而且很多地方剛好相反。
美國文化認為人性本惡,中國文化認為人性本善。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務實態(tài)度也讓中國人遠離了西方式宗教。西方人對沒有宗教的中國卻能夠解決宗教精神需求大為詫異,他們看到中國儒家在進行道德教化,因此認為儒家就是“儒教。”
因宗教產生的最大差別是美國文化的“務虛”和中國文化的務實。因為相信虛無縹緲的上帝,因此必須遵守一些規(guī)則,并且認為這是上帝的要求,是天經地義的。而中國儒家認為人可以通過自身的修養(yǎng)成為具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圣人,”因此只是從宏觀方面制定一個大的標準,細節(jié)則全憑自己掌握。
《易經》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易經》主要闡述的是“變”的道理,世界上永遠不變的是“變,”不拘泥于定式,隨變而變才是最高水平。
佛法也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法無定法,”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執(zhí)著于方法,就如同最好的法律就是沒有法律。因為法律是人定的,因此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道家也認為做得多遠不如什么都不做(無為而無所不為)。
中國主流的幾家文化都試圖追求一種極致的完美。儒家的圣人是如此,道家的“道”也是如此,佛家的“如來”也是如此,他們都是“肉身成圣,”都是人格化的“神。”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美家庭教育現狀對比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中美家庭教育現狀對比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