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代詩歌教學中如何體會作家獨特的情感(古代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提升策略)

一、結合寫作背景,挖掘主旨。

詩是有感而發(fā),優(yōu)秀的詩作都是詩人感情被現(xiàn)實生活激發(fā)點燃后抒寫的。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社會生活及個人際遇、經歷、創(chuàng)作意圖、個性氣質不同,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樣。

古代詩歌教學中如何體會作家獨特的情感(古代詩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提升策略)

白居易元和年間被貶為江州司馬,寫了千古絕唱《琵琶行》,抒發(fā)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之情。這一類詩歌教學,需要比較詳細地介紹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詩人的感情脈絡。

二、抓住詩眼,挖掘詩的內涵。

教學中要抓住重點詞句,圍繞重點詞句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極其完美地表達了詩人舍生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

三、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體會詩的意境。

詩歌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現(xiàn)得比較含蓄。教學時,必須啟發(fā)學生逐句逐段地進入詩中所描寫的意象中去感受,去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師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體驗、感受、聯(lián)想和想象,從而拉近古代和現(xiàn)代的距離,賦予詩歌文以新的生命力,如魚之江海中,自有無窮樂趣,而后發(fā)現(xiàn)情致理趣所在。四、反復吟詠,從感性意象到達理性領悟。

學習詩歌必須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首先要使學生對詩歌充分感知,通過誦讀,在頭腦中想象,逐步形成詩歌所表達的整體形象?!皶x百遍,其義自見”,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階段過后,則要使情景完美統(tǒng)一,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對詩歌的理性認識。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兼及寫景與記事兩個方面,前十句重在詠雪,后十句重在送別,但送別又始終不脫離雪景。全詩用了四個“雪”字:送別前的雪,餞行時的雪,送別時的雪,送別后的雪。一幅幅鮮明的畫面,猶如電影的遠鏡頭、中鏡頭、特寫鏡頭,交替使用,錯綜多變,波瀾起伏,點染出塞外風光的綺麗,為讀者熔鑄了美好的意境。通過這些形象,感性認識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認識。教師可根據詩中的“胡裘”、“錦衾”、“角弓”、“鐵衣”都是軍幕中實有事物,展開問題提問:詩中是通過這些高級御寒的物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以至無法控制,都護的鐵衣冷得難以上身來表現(xiàn)邊地的奇寒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說明了什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詩中的描寫加以補充擴展,漸入詩的意境,從對自然景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悟出哲理。

顯然,以上幾種方法不是相互孤立的。每一首詩歌的教學都要綜合應用多種方法,學生才會理解接受。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尋求最佳的教學思路,多角度、多層次地鑒賞,有的放矢,讓學生發(fā)現(xiàn)作品的審美價值,從中悟出詩歌所蘊涵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