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的結論,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的結論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的結論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的結論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中西方教育方式的異同列點式?

中美兩國文化歷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異。很多人認為中國基礎教育扎實,美國一些教育學者也在呼吁向亞洲包括中國學習基礎教育。筆者就此做一點剖析。

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的結論,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的結論是什么

“數(shù)學神童”與“數(shù)學白癡”

先看中國人怎樣教育小孩。很多人認為,小孩像個空瓶,吸收能力特別強,于是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往里灌輸知識。教其背唐詩、誦古訓,盡管他們不一定理解,但先讓其被動吸收,然后慢慢消化,最后將這些知識融匯貫通。

美國人盡量讓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過讓其接觸大自然、認識真實世界,建立認知基礎。多讓幼童用五官感覺大小、形狀、顏色、質地,用心去體會數(shù)字的意義,而不是只獲得正確答案。他們認為幼童不能像大孩子或成年人一樣抽象地學習,只有用真實世界的印象建立邏輯思維。中國孩子可以不加理解地知道3+4=7,將乘法表背得滾瓜爛熟,但那只是鸚鵡學舌。

也許有人要問,小孩在玩中能學到什么?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在觀察他10 個月大的兒子時,發(fā)現(xiàn)孩子老是把面包撕成碎片往地上扔,并且非常專注地觀察面包的落點,小孩丟東西的行為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可很多父母在揀起這些東西時,會告訴小孩你不可以再亂扔東西,卻很少去想小孩扔東西的動機。皮亞杰發(fā)現(xiàn)那可能是小孩在探索和學習萬有引力的過程。為什么面包會落下去?氣球會浮起來?牛奶會流出去?小孩都在認識、體會這個世界。

在美國小學一年級的課堂上可能會上演這種情景:當老師發(fā)問“7+8等于多少?”時,中國小孩馬上可不加思索地回答“15”,天才啊!而美國小孩可能手指不夠數(shù),還要把鞋子脫掉,手腳并用,簡直笨得一塌糊涂!美國學生數(shù)學成績差出了名,似乎中國教育培養(yǎng)的是“數(shù)學神童”;而美國教育培養(yǎng)的是“數(shù)學白癡”。

然而那些“中國神童”長大后都到哪去了?縱觀近代世界科學史,西方尤其是美國教育造就大批頂級科學家。這里就有一個問題,學習到底是為分數(shù),還是為應用和創(chuàng)新?

當然,今天在北美的華人第二代,雖然多少受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影響,但也不不亞于老美,工程師、博士后及專業(yè)人才比比皆是。

強調結果與重視過程

還有人認為美式教育注重廣博,中式教育窄而深。筆者覺得這種評價不夠準確。沒有深度的學習,美國人怎么能包攬大多數(shù)諾貝爾獎?

中西方教育方式在一些方面存在差異,以下是它們的異同點列舉:

異同點:

1. 目標和價值觀:中西方教育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但中西方的價值觀可能有所不同。西方教育注重個人獨立、創(chuàng)造力和批判性思維,而中國教育強調集體主義、紀律和努力。

2. 教學方法:中西方教育都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西方教育更注重學生參與和互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中國教育則更加注重教師授課和學生的聽講。

3. 評價體系:西方教育更加強調多元化和綜合評價,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成果。中國教育則更加注重考試成績的評價,尤其是高考。

4. 學科設置:西方教育注重學科的跨學科和綜合性發(fā)展,鼓勵學生在不同領域中探索。中國教育則更加注重學科的專業(yè)性和功利性,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階段。

5. 學校管理:在學校管理方面,西方教育更加注重學生個人發(fā)展和自治,學校有更大的自主權。中國教育則更加注重紀律和規(guī)范,學校管理相對較為集中。

6. 教育資源分配:西方教育普遍注重公平和機會平等,努力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教育資源。中國教育則存在著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的差距和競爭激烈的升學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是一些常見的異同點,并不能涵蓋所有方面。同時,中西方教育方式也在不斷交流和借鑒,相互影響和演變。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的結論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中美家庭教育對比的結論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