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方法(如何提高孩子閱讀能力教子經驗)

小的時候可以陪她孩子一起看,大點了讓孩子選她自己喜歡的書去讀,讀得多了自然能力就提高了。另外家長也應該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經常看書,孩子自然也會喜歡讀書的。

小學生如何提高閱讀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方法(如何提高孩子閱讀能力教子經驗)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它是識字的主要途徑,有利于提高識字質量;能夠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提高聽話、說話和作文的能力。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閱讀能力的強弱,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yǎng)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小學生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同時也能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而僅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加強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的能力。而目前在農村小學,由于受辦學條件的影響,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少,導致作文能力低,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如何針對農村的教學實際情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喜愛閱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⒈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讓學生樂于讀書。教師要經常講述自己閱讀讀物后的收獲和體會,用“現身說法”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之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同時有計劃有目的地搜集一些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評說、欣賞;講述名人讀書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從而激起學生對讀書人的崇拜,對書的渴望,形成與書本交朋友的強烈意向。這樣學生就會在課余時間主動地進行廣泛的閱讀嘗試。

⒉利用榜樣的力量讓學生想去閱讀。教師要經常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科學家及身邊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因為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作為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結果。由于小學生關于形象思維的特點,可選擇有精彩畫面的書給學生看,學生容易被吸引,就會熱情地去閱讀,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只有適合孩子的口味,他們才會對書感興趣。

⒊發(fā)揮故事的魅力讓學生主動去閱讀。故事人人都愛聽,尤其是從小就伴著奶奶的童謠、媽媽的童話長大的孩子,一聽到老師說要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立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聽為快。隨著教師聲情并茂,娓娓渲講,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節(jié)早巳把孩子們帶入了一個或有趣,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當孩子們津津垂聽、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結局之際,教師嘎然收聲無不動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節(jié)交錯復雜,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

二、“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閱讀。

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jié)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⒈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而且要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寫科學小論文,以培養(yǎng)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⒉精讀法。所謂精讀法,就是對書報上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jié)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⒊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fā)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好古敏求”“讀書十行俱下”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⒋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同時還可以對自己訂閱的報刊雜志,將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來,粘貼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中。

⒌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快樂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huán)境中舒舒服服的進行課外閱讀。

⒈開發(fā)圖書館。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要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的好場所。每個農村小學就逐步完善教學設施,著力建立圖書館或圖書室。

⒉建立班級圖書庫。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⒊給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yè),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除了允許學生在“早讀”或“自習”時,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jié)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⒋優(yōu)化讀書環(huán)境。在窗明幾凈的教室內,裝點上幾幅書畫作品,增添了文化氣息。讀書時,放上一盒優(yōu)雅舒緩的鋼琴曲,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盡情地讀書,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書海而不亦樂乎!

四、積極評價,讓學生堅持閱讀。

完善閱讀能力的評價機制。學校要建立有效的閱讀評價體系,讓學生的閱讀活動一直處于積極快樂的狀態(tài)。讓學生在閱讀方面時時感受到老師的表揚。并且要積極引導,適時激勵把小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調動起來。

⒈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活動,如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古詩朗誦會”、“課本外的故事比賽”、“童話化裝表演會”、“文藝節(jié)目會演”、“小小讀書討論會”、“課本劇比賽”、“名人的讀書格言接力賽”、“我的讀書方法”及出墻報、展覽讀書筆記等課外閱讀擴展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

⒉密切配合使學生堅持讀書。廣大教師和家長應互相配合,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使學生善讀書,增強課外閱讀積累。在教學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做到:一是定書。要閱讀的書一旦選定,就一定要讀完,千萬不可半途而廢。二是定時。針對學生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選擇讀書的時間,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三是要定量。根據自己的閱讀能力,制定出一個讀書計劃,并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課外閱讀關鍵在于堅持,教師及家長要經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執(zhí)行情況,督促學生完成閱讀任務。

總之在提高課外閱讀能力時我們要處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