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青春期孩子心理特性(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常見的心理問題)

家長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

一,孩子在學校不聽老師的話、不接受老師的教導、常與老師頂嘴、和老師對著干等現象。個別學生明知自己做錯了事,面對老師的批評、家長的指責、同學的勸告,不但聽不進,反而反感、抵觸甚至采取過激的言行。

青春期孩子心理特性(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常見的心理問題)

二,在家,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你說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時候你剛要說話他就非常煩躁,不愿意聽你說下去。

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一方面是處在生理心理發(fā)育期,一方面是家長、老師和同學的批評、指責、勸告,給這些學生帶來的感覺是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甚至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因此,他們也不愿意理解和尊重別人,甚至會做出過激行為。當然,過激行為的發(fā)生,不僅僅是外界的刺激這一方面因素所能引起的,還有學生本身的心理健康程度,需要家長和學校的關注。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與別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不同的思維模式,也就有了不同的行為方式。家長該選擇合理的溝通方式,和孩子一起度過解決青春期困惑。

青春期是個體由童年向成人過渡的時期,年齡范圍大約為11,12歲至15,16歲,是一個人生理心理發(fā)育的轉折期,也是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學生有逆反心理是正?,F象。我們的家長需要多一些耐心。

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說:教育應走在發(fā)展的前面。所以家長對青春期孩子的知識應該提前有更多的學習和認識,以便做到防患于未然。當你的孩子青春期悄悄來臨的時候,那時你還能坦然面的孩子的叛逆,欣喜面對孩子的叛逆,以免遇到問題不知所措,影響孩子健康的心理發(fā)展。

一、正確認識青春期

a.青春期特點

青春期屬于特殊時期。由于這個時期的發(fā)展非常復雜,充滿矛盾,又稱為“困難期”,“危險期”。其主要特點是身心發(fā)展不平衡,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錯綜復雜及這些矛盾帶來的心理和行為的特殊變化。

青春期是個體生長發(fā)育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身體和生理機能都發(fā)生急劇變化。生理上的急劇變化沖擊著心理的發(fā)展,使身心發(fā)展在這個階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少年兒童產生成人感,心理發(fā)展的相對緩慢使他們仍處于半成熟狀態(tài)。成人感和半成熟狀態(tài)是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動種種矛盾的根本原因。青春期心理活動的矛盾現象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上的成人感與半成熟現狀之間的矛盾。身體的急速成長,性機能的快速成熟使他們從心理上產生自己已經發(fā)育成熟的體驗,認為自己已經是成人,也就是成人感。具有成人感,便以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就屬于成人水平,應該被社會,環(huán)境和周圍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與成人相應的社會地位,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與尊重。由于心理發(fā)展的相對緩慢,心理水平尚處于幼稚的童年向成熟發(fā)展的過渡階段,實際上是少年兒童的認知能力,思維方式,社會經驗等處于半成熟,于是就出現了自己認為的心理發(fā)展水平與現實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之間的矛盾,即成人感與半成熟狀態(tài)的矛盾。這是發(fā)展中的矛盾,是人生必經的矛盾沖突,這是青春發(fā)育期的少年兒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2、心理斷乳與精神依賴之間的矛盾。成人感使他們的獨立意識強烈起來,他們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擺脫成人,特別是父母的羈絆,而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決定權;事實上,在面對許多復雜的矛盾和困惑時,他們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

3.心理閉鎖性和開放性之間的矛盾。

青春期兒童出現心理的閉鎖性,使他們往往會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封閉起來,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這是因為成人感和獨立自主意識所致。另外的原因是這時的少年兒童認為成人不理解他們,而對成人產生不滿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閉鎖性的程度。但是,與此同時,少年兒童的諸多苦惱又使他們倍感孤獨和寂寞,很希望與他人交流,溝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這種開放胸懷的愿望促使他們很愿意向同齡人推心置腹。

其實他們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自己認為可信賴的成人談吐心聲。

4、成就感與挫折感的交替

青春期兒童通常表現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如獲得成功或良好成績,就會享受超越一般的優(yōu)越感與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者失敗就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挫折感。這兩種情況體驗常常交替出現,一時激情滿懷,一時低沉沮喪。

b.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成長的需要

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期,既屬于兒童,也屬于成人,身體發(fā)育和思維能力幾乎和成年人一樣,但在經濟和情感上還需依賴父母,同時又渴望獨立。青少年是“邊緣人”,意味著青少年想要回避成年人的責任時,言行舉止往往就像是一個兒童。有時候他們提出成年人的權利要求時,又像是成年人。青春期家長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幫助他們找到“我是誰”的答案。青少年的叛逆行為,也是他們尋找自我的一種方式。當然,這并不代表鼓勵青少年用暴力和激烈的言辭與父母相處,而是去理解他們行為背后渴望被尊重的心理。幫助青少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給出建議而不代替他們決定,幫助他們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給予家長認為重要的東西。青少年開始更關注同伴的交往和對自己的評價,這代表他們正在發(fā)展情感的自主性。青春期成熟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孩子和父母情感紐帶松弛。可以說青春期最痛苦的心理上的完成,就是脫離父母的權威,通過撤回對父母的感情,并把感情轉向同伴來實現這個過程。而在成年期,人會轉向自己的伴侶而徹底完成與父母的分離,成為情感獨立的人。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世界,不那么依賴父母了。如果有的父母鼓勵過度依賴,補償自己孩子時代的遺憾,或者婚姻不愉快的父母試圖從孩子身上獲得情感的滿足,情感上過于依賴孩子,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情感獨立,甚至影響到成年期尋找伴侶和正常的婚姻生活。

所以,我們該充分認識到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成長的需要。作為家長,注意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尊重孩子能有效地傳遞家長的意見,幫助孩子把握成長的方向。

二、糾正孩子不良叛逆行為的基本策略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有時罵人、打架、不完成作業(yè)、不遵守紀律等不良行為。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父母應采取什么基本策略呢?

1走進孩子內心世界

根據青春期的第三大特點,心理閉鎖性和開放性之間的矛盾,我們知道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上盼望獨立,但又很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其實他們的內心還是很脆弱的,所以需要借助父母的力量來強大自己的內心。因此父母應看到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積極去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倍挥姓嬲M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了解他們豐富的智慧和細膩的內心世界,才能與孩子更融洽地相處。還要相信孩子有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允許并積極邀請他們參與家庭的管理。比如,讓孩子利用周末嘗試做家長,由他們安排各個成員的活動,這不僅展示了孩子的獨立能力,同時使他們做到了換位思考,加強了與父母的情感。

2用“贊揚”杜絕“破窗”

中學生階段,學生兩極分化趨勢明顯,與那些優(yōu)秀的孩子相比,那些暫時落后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教育。這時候,肯定、鼓勵和表揚顯得尤為重要。泰戈爾說:“聰明的人懂得如何教育,愚昧的人知道怎樣打擊?!睅椭麄儤淞ⅰ拔夷軐W好”、“我能成功”的信念,讓他們真正感覺到父母在關心他、幫助他,永遠不會放棄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他們的逆反心理,促使其轉變。要用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代替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

“破窗戶理論”給我們很大的啟示??茖W家將兩輛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車停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里,其中一輛車的引擎和車窗都打開,另一輛則封閉如常,保持原樣不動。三天后,打開車窗的汽車被破壞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輛則完好無損??茖W家又在剩下的車窗上打了一個小洞,只有一天工夫,車上所有的窗戶都被人打破,內部的東西全部丟失。這表明,人們往往認為壞的東西讓它再壞一些也無妨。而對于完美的東西則會主動地維護它,舍不得破壞。

學生的心靈好比是車,是否完好無損,看教育工作者的態(tài)度和維護的技巧了。表揚、贊美是一種認可、一種肯定,更能使孩子朝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堅持正面教育。對有不良行為的孩子非打即罵,往往毫無效果,甚至更糟。首先應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通過講道理等使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鼓勵他改正。

3教育措施一致。家庭教育孩子切忌一個管、一個護;一個嚴、一個寬。那樣會被孩子鉆空子,使家長失去威信,以致根本無法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意見統(tǒng)一,配合默契,有不同看法可過后再說。

4多些理解和寬容。有時理解和寬容比訓斥和懲罰更有力量。孩子產生不良行為時,應在耐心批評教育后給予安慰,鼓勵他振作起來改正錯誤,在他有好行為時要及時給予表揚。

5給予愛撫和關心。成長中的兒童常需要父母的親昵和愛撫,對行為不良的孩子不能討厭,應該滿足其希望得到父母的撫摸、擁抱、親吻。心理需求,不僅能加深親子之情,也能使孩子變得聽話、懂事。

6滿足歸屬需要。孩子需要被人們所接納,歸屬他所在的社會、家庭、班級和同伴群。因此家長應該讓孩子參與日常議事、制訂計劃及集體活動等,使孩子充分感到自己是社會、家庭、群體中的一分子,并承擔起自己的一份責任,從而嚴格要求自己,改正不良行為。

7發(fā)揮表率作用。父母應該為孩子做出好榜樣,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任何人可以說都是環(huán)境的產物,父母的潛移默化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

8用書面溝通代替口頭語交流。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開始封閉自己,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與父母的隔閡往往也是從這一階段開始。有時父母會覺得無從下手。我們都知道有時候書面語更利于人們之間的情感表達和溝通,有些口頭表達說不出口的話,其實很容易在書信中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之間用書信交流的互動,我們會發(fā)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育子女的忌語

1.言過其實

如“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會漸漸分辨出你話中含有水分,于是長大成人后,對他人的稱贊也會將信將疑。此外,聽慣家長夸大其詞贊揚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后往往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

2.人身攻擊

如“你笨得像頭豬”等。智力再低下的孩子也能體味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此外,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最后喪失了自尊和自信。

3.威脅恐嚇

如“若不好好做作業(yè)我就揍你”等。這種虛張聲勢的威嚇會讓孩子喪失對家長的親近和信任。

4.冷若冰霜

如“你沒看到我正忙著嗎”等。從這些話中孩子聽到的潛臺詞是:大人們對我干的事毫不關心,他們并不把我當做他們的心肝寶貝。

5.居高臨下

如“你不聽也得聽”等。如果家長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評時心理就不能平衡,這樣即使你批評得百分之百正確,孩子也會出現口服心不服的反應。

6.冷嘲熱諷,挖苦

如“你以為自己很能干嗎”等。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嘲諷。即使你說這些話時可能還帶有些許幽默感,但要知道,“小不點”們要正確理解實在很難。

7.絕對否定

如“你總是撒謊”等。誠然,批評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方法,但如果話說“絕”,反而可能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從而導致最終拒絕接受這種批評教育。

8打罵、體罰

這種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認識到錯誤,還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從而愈發(fā)倔強、暴躁,甚至走向極端。

9哄騙、利誘。

這樣不利于孩子樹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價值觀的養(yǎng)成。

10溺愛、遷就。這會使孩子變得嬌生慣養(yǎng)、更加為所欲

四、與孩子溝通巧用心理暗示

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很多家長不太擅長方法,所以,經常與孩子發(fā)生沖突,尤其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他們常常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對此,家長們普遍感覺很頭痛。有一位家長訴述:“我對我的女兒真是束手無策,鼓勵的話被認為是違心的話,批評的話則認為傷她自尊。我該怎么辦?”其實,這位母親的問題有很強的代表性。那么,到底是母親的問題還是孩子的毛病呢?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位母親的表述。從她的話可以看出,這位母親對孩子所說的話大多是修飾后的語言,不是她的本意,甚至是為了迎合孩子而改編出的語言。但孩子們真的很聰明,當我們言不由衷時,他們完全可以感受你的真心。所以,在與孩子溝通時,建議家長不要掩飾自己的真實心態(tài),但要尊重孩子,要學會和孩子平等交流。舉個例子,當女兒或兒子做了一些讓你很生氣的事情時,你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現在很生氣,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有你的原因,我冷靜一下,你也思考一下,等我們平靜一點時再討論吧。”或者說:“雖然我很生氣,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有原因,能不能跟我說說?”這樣一來,孩子就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我們也有機會了解事情的相,否則,極有可能會因為我們的片面看法“傷害”了孩子。

總之,青春期孩子叛逆不能任其發(fā)展,或強制教育,可能會導致孩子心理發(fā)育受阻,將會形成人格發(fā)育不健全——即人格障礙。青春期孩子需要正確性引導,要給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以孩子和家長都能接受的方式作有效溝通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