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PPT(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講稿)

三、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徐亞靈象心理健康的定義一樣,從國外到國內,心理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標準,這些標準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維持都有實際意義。現把其中的幾種我認為比較適合我們教師和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標準介紹給老師們,老師們可以用這些標準去衡量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也可以用之去衡量學生是否心理健康,并努力去維護自己的心理平衡,讓自己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愉快的生活和工作。把這些知識應用于教育管理學生的工作之中,對提高教育管理學生的效果,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幫助,也是非常有益的。1、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與和米特樂曼提出了十條心理健康標準1、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對自己的能力作出適度的估價。3、生活理想切合實際。4、不脫離周圍現實環(huán)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6、善于從經驗中學習。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8、能適度地發(fā)泄情緒和控制情緒。9、在符合集體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fā)揮個性。10、在不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要。2、臺灣心理學家黃厚堅在《青年心理健康》一書中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四條標準——徐亞靈1、心理健康的人是有工作的。而且能夠把他本身的智慧和能力,從其工作中發(fā)揮出來,以獲取成就;同時他常能從工作中得到滿足之感,因此他常是樂于工作的。2、心理健康的人是有朋友的。他樂于與人交往,而且他常能和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他在與人相處時,正常的態(tài)度常多于反常的態(tài)度。3、心理健康者對于他本身有適當的了解,并進而能有悅納自己的態(tài)度。他愿意努力發(fā)展其身心潛能;對于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無謂的怨憂。4、心理健康的人應能和現實保持良好的接觸,對環(huán)境能正確、客觀地觀察,并且能作健全、有效的適應。他對于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能以切實的方法加以處理,而不在企圖逃避。3、我國心理學家李樹珍綜合研究各心理學家的觀點后提出了心理健康的7條標準。——徐亞靈這七條標準更適合于青少年學生的實際情況。現根據我的理解介紹給大家:1、自知——自我意識觀念明確。自我意識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身心特點的知覺和評價。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體相、健康、體能、心理動機、興趣、情緒情感、能力、智力和思維等方面有比較全面客觀的了解,清楚地知道個人的優(yōu)缺點,知道自己是一個怎么樣的人。自我意識是調整每個人行為的前提。2、自愛——正視自我,悅納自己。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生理特點、心智能力及周圍的關系有清醒的認識,個人的理想、信念、行動上能跟上時代的發(fā)展,并與社會要求相一致,既不沾沾自喜,也不自慚形穢。不論長得美丑,有無生理缺陷,有無疾病或疾病的輕重、智力水平的高低,都能接受、接納自己。不管周圍環(huán)境優(yōu)劣、條件好壞,都能從實際出發(fā),努力適應。自我接納是生活、學習安定的前提條件,一個連自己都不會接納而否定自我的人,肯定是缺乏生活的自信和動力的。3、自持——情緒穩(wěn)定、樂觀心理健康的人應該是保持樂觀向上心理、善于調節(jié)、穩(wěn)定自己的情緒的人,使自己對周圍環(huán)境和現實生活有良好的適應。4、自尊——善于與人友好相處心理健康的人既能做到尊重自己,也能做到尊重他人,他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能與人友好和諧的相處。一個人際關系不好的人,在工作、學習、生活中會遇到較多的人際沖突和矛盾,因而會給自己的心理造成許多的煩惱甚至傷害。5、自強——有理想,有生活目標心理健康的人決不會是整天無所事事,對人生無所追求,得過且過的人。他會是一個熱愛生活,并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追求人生價值和自我實現的人。并且他會不怕挫折,堅持不懈地去為實現自我目標而奮斗。6、自制——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心理健康的人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使之限于社會道德范圍之內。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道德規(guī)范發(fā)生沖突時,他會約束自己服從社會規(guī)范。因為這是自覺的行為,所以他會很自然地保持心理平衡。7、自覺——努力工作和學習心理健康的人明白生活和學習應該是人生存的必然需要,是一個人應該承擔的責任,因此他能自覺地從事自己的學習或工作,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幸福生活。4、、大學教材闡述的教師心理健康標準在網上查到某大學教材闡述的教師心理標準,具體的不知道是哪個版本的教材,但是這是我在網上查到比較全面的關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該教材寫到:一般而言,健康的教師心理須達到如下標準和要求。1、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主要是指在教師認識過程中的智力或智力活動方面的內容。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能正確認識和對待周圍的事物和客觀環(huán)境,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要求,與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保持相對平衡,并能在教育崗位上表現自己的能力,如敏銳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等。2、悅納教師職業(yè)主要是指對教師角色的認識和接納等。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應該承認自己的職業(yè)身份,并愉快地接納這一職業(yè)的要求,還要了解自身作為教師所具有的優(yōu)勢和劣勢等。3、穩(wěn)定積極的教育心境主要表現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能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而且情緒反應適時、適度,情緒自控力強,能承受來自學生、家長、社會等方面的壓力,始終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境。4、健全的教育意志教師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具有自覺性、果斷性、自制力、堅持性的意志品質。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教師的教育人際關系,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之間的關系、教師與領導的關系和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心理健康的教師一般都樂于與人交往,并能夠正確處理好各種教育人際關系。他能為學生、家長、同事、領導等所理解和接受,能與他人相互溝通和交往,人際關系和諧。6、教育環(huán)境的適應與改造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對教育環(huán)境有客觀的認識和判斷,能接受教育事業(yè)的各種新事物,能適應教育變革、發(fā)展的要求,并能主動迎接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5、徐亞靈提出的教師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徐亞靈隨著現代人生活質量的提高,生存競爭的日益加劇,心理健康對人的身體、情緒、工作和生活的重大影響越來越顯示出來,以至現在政府已經開始關注國民的心理健康問題,國家衛(wèi)生部等17個部門于2008年頒布了《全國精神衛(wèi)生工作體系發(fā)展指導綱要》,比較詳細的對國民的精神衛(wèi)生問題納入政府、社區(qū)和學校的工作體系。教師的職業(yè)對象是教育和培養(yǎng)成長中的未成年孩子,教師不僅要讓這些孩子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和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給予學生在道德品質、為人處事等做人的素質上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成為具有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人。心理健康在競爭日漸激烈的現代社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經受起競爭和挫折的考驗的一代新人,就成為了現代學校和教師的非常重要的任務。事實證明,教師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不僅直接影響到其心理是否平靜、生活是否幸福,影響到教師的生活質量,而且在很大程度傷影響到教師能否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更影響到教師能否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心理是否健康,情緒是否穩(wěn)定,直接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教育方式。尤其是教師的不良情緒可能導致沖動的教育方式,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不良后果。因此,要讓學生成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首先要求每一個教師的人格是健全的,心理是健康的。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形成。因此,教師的心理健康比其他任何一個行業(yè)都顯得重要。心理健康是指向人的意識和情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人的心理的一種持續(xù)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一種個體的情緒體驗和心理感悟,所以,我從心理健康的這一特點出發(fā),根據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教師在社會、學校中所處的地位,教師在學校、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通過多年的思考和研究,總結出了以下十條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1、對教師職業(yè)的認同感。教師對職業(yè)的認同感,就是教師對自身所從事的職業(yè)的認可,喜歡自己從事的工作,并能從教師職業(yè)生活中找到樂趣。沒有對自己從事的教師職業(yè)的厭惡感。心理健康的教師明確自己的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明白自己在學生健康成長中的責任,對自己選擇教師職業(yè)無怨無悔。即使自己的工作辛苦,待遇微薄,地位平常,也能平和的接受,沒有怨言。2、對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感教師對自我能力價值的肯定感,指教師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不自負也不自卑,對自我的價值有客觀的評價,明白自己對他人和社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沒有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自我否定感。心理健康的教師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在培養(yǎng)未來一代中的價值,對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沒有自怨自艾,沒有自卑感,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學識能教育好學生,相信自己的從事的是一種很有價值和有意義的職業(yè)。3、對心理情緒的穩(wěn)定感教師對心理情緒的穩(wěn)定感,是指教師的心理和情緒能夠保持平和穩(wěn)定的狀態(tài),沒有較大的情緒波動和心理沖突。心理健康的教師的心理和情緒是穩(wěn)定的,即使遇到較大的挫折和心理沖突,也能冷靜的面對,通過自我心理調很快消除煩惱,緩解不良情緒,比較快的恢復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4、對人際關系的和諧感教師對人際關系的和諧感,是指教師能夠比較好的處理好與學校領導、同事和學生的關系,即使在學校和家庭的人際關系產生大的矛盾和沖突,也能冷靜、科學的做出處理,讓自己的人際關系保持和諧。沒有長期處于因人際關系不良造成的嚴重的內心沖突和不良情緒之中。心理健康的教師能較好的處理人際關系,能以理性、寬容、平和的態(tài)度對待人際矛盾和沖突,在社會人群中有安全感。5、對競爭壓力的平和感教師對競爭壓力的平和感,是指教師能夠認識到教師的職業(yè)競爭和工作壓力是正常的,能夠以平和心態(tài)面對日益激烈的職業(yè)競爭和工作壓力,沒有因為職業(yè)競爭的激烈和過大的工作壓力產生職業(yè)倦怠。心理健康的教師能用平、從容的心態(tài)去應對職業(yè)競爭和工作壓力,他不會在面對激烈的職業(yè)競爭和沉重的工作壓力產生焦慮、煩惱和不良情緒。6、對學生的平等關愛感教師對學生的平等關愛感,是指教師對師生關系有理性客觀的認識,能夠認識到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對學生有愛心,不居高臨下的對待學生。沒有出現嚴重的對現代學生的怨天尤人和問題行為學生的厭惡感。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學生有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對學生具有關愛之心,并且能夠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他們對差生沒有歧視的態(tài)度,也不會對有問題行為的學生表現出怒氣和焦躁情緒,更不會產生簡單沖動的教育行為。7、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教師對教育工作的責任感,是指教師教師對自己的職業(yè)有一種使命感,他知道自己的工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未來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明白自己的工作對學生、家庭和社會具有的重大意義和價值。教師面對的是接受教育和訓練成長中的未成年學生,教師對自己工作的責任心決定著教師能否讓學生健康成長,對學生的現在和未來負責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責任感的強弱反映出教師心態(tài)是否正確的一個重要的指標。責任心不強或沒有責任心的教師本身的人生態(tài)度和心理狀態(tài)都是消極的。而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的人生態(tài)度和心理狀態(tài)都是積極的,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工作的價值和自己肩負的神圣使命,對自己的工作是一定不會敷衍塞責,而是高度負責的,教育教學工作面臨再大的困難也不會退縮,努力克服困難讓自己的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盡力把科學文化知識交給學生,盡力教育學生合格做人。心理健康的對工作充滿著高度負責的精神,8、對人生態(tài)度的積極感教師對人生態(tài)度的積極感,是指教師對人生意義有積極的認識,要求自己去追求一種有價值的人生,對自己從事的職業(yè)活動的態(tài)度也是積極的,以積極良好的狀態(tài)和高度的責任感去面對教書育人的工作。他能夠對人名義的是保持一種淡定的態(tài)度,不會為名義所束縛,并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和處理人生中的矛盾和問題。心理健康的教師具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不僅影響著自己的工作熱情和績效,而且對學生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的確立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能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不會對教書工作產生厭倦感,更不會產生職業(yè)倦怠。9、對家庭和生活的滿足感教師對家庭和生活的滿足感,指的是教師對自己的家庭關系和生活是滿意的,對自己的生活現狀是滿足的,對家庭和生活沒有不滿和怨言。心理健康的教師,對家庭富有高度的責任感,對老人、配偶和孩子等家庭成員充滿著關愛情感,積極為建立穩(wěn)定和諧的家庭氛圍而努力。10、對人生追求的適度感教師對人生追求的適度感,是指教師對自己鎖定的人生目標切合實際,對自己人生目標的實現抱有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態(tài)度,既不會自甘落后,也不會好高騖遠,能腳踏實地的去為實現遠大的人生目標而努力。而且對人生目標的實現抱有一種平和的態(tài)度,能實現的盡力去做,不能實現的能平和面對。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很好的把握和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能夠做到在成就面前不暈頭,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氣餒。而且會不斷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不會為工作上的不如意和沒有達到自己所定的目標而焦躁不安,責備自己,與自己過不去;也不會為了實現目標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產生心理疲憊。

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PPT(教師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