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孩子溝通的語言藝術(shù)(與孩子語言溝通技巧)

直到目前,老記最喜歡和孩子的非語言溝通方式,還是用自己的老臉去蹭他的小臉。

美國心理學(xué)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過一個“7%-38%-55%定律”,指得是溝通的三個主要元素——語言、聲調(diào),肢體語言之間的作用比重。也就是說,溝通時,語言的作用占7%,聲調(diào)的作用占38%,而肢體語言最重要,占55%。可見,面對面時,說話內(nèi)容并不太重要,肢體語言才是重頭戲。

與孩子溝通的語言藝術(shù)(與孩子語言溝通技巧)

在親子交流過程中,尤其在孩子年幼階段,肢體語言的作用更為重大。因為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不足,對你說話的語調(diào)也是一知半解,他能最清晰感受的,就是你的親昵、愛撫和擁抱。也正是因此,年幼的孩子更喜歡黏在父母身邊,感受安全和愛。

反之我們也能得出,在教育年幼的孩子時,語言和語調(diào)的作用更不明顯,效果更不突出。這也是我們對他們大哄大叫時,除了能嚇哭他們之外,根本沒有什么效果的原因。教育年幼的孩子,父母可以蹲下身子,用“同理心”的方式走入他的小世界,溝通起來會更為有效。

對于年紀(jì)稍長的孩子,過分親昵的肢體語言可能就不太合適了——主要是孩子不樂意了。

這時如果肯定孩子,送一個確定的眼神、深沉地拍一下肩膀、微笑著點點頭等,都會比語言更加有效果。如果想要教訓(xùn)孩子,就更不能用言語傷害了——長大了,要臉面了。停止不動、皺著眉頭、盯他一眼,足以。

一想到孩子長大了,就不能再像小時候這般親昵,老記就忍不住想要滾出老淚來——不說了,趕緊蹭下孩子熟睡的小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