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

個人的一個看法是,這才是真正的孩子應有的模樣。

我看了不少研究兒童心理的書籍,也嘗試對比過國外孩子和國內孩子的發(fā)展,當然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很多,這里只挑出一部分關于家庭教育以及兒童/少年心理承受能力變弱的原因。

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原因)

在日本、美國這些教育比較發(fā)達,重視孩子權利的國家,偏偏是兒童及青少年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我們國家近些年雖在這個比例上有上升,但仍遠不及這些國家的。

這側面印證了越是發(fā)達的國家,兒童的心理素質越差嘛?個人認為不是,而是越趨向正常。

在我們的小時候,更多的把目光放在生存上,即便是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是到1991年才通過,對于兒童心理問題的發(fā)展更是無據(jù)可查。

這說明了,即便是從國家層面,也無暇顧及孩子們的狀況,以生存發(fā)展為第一要務。這導致我們對兒童的認知是十分落后的。

尤其是我們過去,認為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甚至在古代把孩子當成成年人的工具,mini版的成人

這些種種,讓我們對兒童產生了誤解--仿佛他們天生就是那么強大的存在。只是實際上是我們對兒童的忽視所導致的誤解。

我們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好像窮人家的孩子很懂事,不單單是窮一方面因素,如果父母無法肩負起父母的責任,這樣的家庭中,孩子也會顯得很懂事--例如某家庭家暴,孩子會嘗試去和家暴的一方對抗,去安慰被家暴的一方;例如父母身體原因無法勞作,孩子就會主動承擔不應該是兒童承擔勞動...

這些孩子總是讓人心疼,這份心疼,其實就是我們深知“懂事”、“成熟”、“堅韌”不應該是一個孩子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與之年齡不匹配。

這些孩子強大嗎?非常強大,但往往也伴隨著一系列的心理問題,最簡單的就是壓抑自己了--一個孩子看到家庭很窮,明明他很喜歡那個玩具、那雙鞋,乃至想要上學,想和小伙伴去田野奔跑,但回頭看看自己的家庭環(huán)境,看看父母受罪,他們就把這些需求全部壓抑掉,并且會自責認為自己這種想法就是犯罪,就是錯誤。

到他成年以后,要么就是沒有自我為他人而活,要么就是用盡方法來彌補自己被壓抑的需求。

所以,反而是過去的孩子,因為被忽視,而需要逼迫自己早熟,相對而言表現(xiàn)得并不是一個孩子的模樣。

而現(xiàn)在,各種條件都變好了,我們也開始正確去認知孩子,最起碼親子地位平等這一個概念,近年逐漸被普及了,在觀念上、社會環(huán)境上以及國家政策、國家發(fā)展的基礎上,我們對孩子的認知進步了。

只是還不夠,我們只是處于發(fā)現(xiàn)孩子問題的階段,但很多時候仍然對孩子束手無策。

我舉個例子,把孩子比喻為農耕,我們認為農耕的時候沒那么多麻煩事,沒農藥等等,但是我們忽略了收成比例;

再接著,我們發(fā)現(xiàn)了害蟲,各種影響植物成長的病癥,但我們僅僅是知道,只是束手無策;

不過我們是人類,是充滿智慧的人類,在輔助植物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研發(fā)出新的農藥,治理方式,培育方式。只是這些培育方式、農藥,需要一片“農田”來試驗,這個過程充滿了無限可能:可能讓植物更好成長,也可能讓植物枯萎,還可能治好了植物的某個疾病但卻引發(fā)了另一些我們所不認知的疾病...

不管我們用不用藥,對植物認知幾何,實際上如果沒有我們的介入,他們仍然可以自然生長,他們的需求一樣存在:需要合適的環(huán)境,陽光,水分,周邊生態(tài)的平衡...

孩子同樣如此,無論我們怎么看待孩子,他們的需求真實存在著,心理也真實存在著。現(xiàn)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差,并不是因為過去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強,而是現(xiàn)在的孩子,才是“孩子”的真正模樣,弱小,需要庇護,充滿無限可能。

以上僅僅是個人觀點,沒什么論證,翻閱一些書籍和個人一些體會所得,不喜勿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