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幼兒行為問題的案例分析(幼兒行為問題個案分析)

如何根據幼兒的行為表現(xiàn)分析評價幼兒案例?

觀察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必備的教育技能,也是幼兒教師需要履行的一項工作職責。

幼兒行為問題的案例分析(幼兒行為問題個案分析)

那么,幼兒教師應該怎樣觀察了解幼兒?園長與教育行政部門又該如何督導、評價教師的這項工作呢?我們可以從下面兩位幼兒教師的幾則觀察日記中受到啟發(fā),尋找到思路。

實例一:A教師觀察對象:小一班黃點點觀察記錄1997年10月24日今天上午,我請每個小朋友說一個兒歌,點點坐在座位上哭了,問了半天也沒說話,可能是不會說。

1997年10月25日今天,中午上床午睡脫衣服時,點點又哭了,原來是不會脫衣服。

1997年10月26日今天中午吃牛肉,點點又哭了,原來是不愛吃牛肉。

分析與措施點點是從小班升上來的孩子,按理說,對幼兒園生活該適應了。

可在班上,一整天也聽不到他講一句話,遇到問題總是哭。

向家長了解,據說,點點是奶奶帶大的,三歲了才會講話,再加上膽子小,內向,所以有了問題就會哭。

今后我要多注意他的語言培養(yǎng),提供更多的表達機會,進一步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上做些努力。

實例二:B教師觀察對象:中二班胡辛峰觀察記錄1997年10月23日早晨,我正忙著接待來園的孩子,胡辛峰來了。

他哭著對爸爸說:“爸爸,你天天來接我回家睡覺。”爸爸說:“不行,我得上班。”“那爺爺接。”“不行,爺爺走不動了。”胡辛峰拉著我的手:“老師,你抱抱我吧!我感冒了。”盡管忙,我還是把他摟在懷里。

他兩只小手緊緊地抱著我,把頭貼在我的胸前。

過了一會兒,他的情緒慢慢穩(wěn)定了,說:“老師,放下我吧!我好了。”分析與措施胡辛峰的父母離異了,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爺爺奶奶年紀太大了,不能每天接送,于是就整托了。

今天,他未必真的感冒,只是情感饑餓,在尋找成人的愛和安慰......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體諒、理解孩子,幫助他度過情感的“饑荒”。

從以上實例中不難看出,教師觀察了解幼兒,需要抓住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1.現(xiàn)場觀察2.記錄觀察結果3.分析、利用觀察資料A、B兩位教師,在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做得怎么樣呢?其一,從現(xiàn)場觀察看A教師抓往黃點點連續(xù)三天的異常情緒,展開追蹤觀察是可取的。

B教師抓住胡辛峰的分離焦慮,進行深入的觀察也很有必要。

她們在選擇觀察對象,確定觀察重點的問題上,很重視幼兒的情緒心理健康問題,是值得提倡的。

追蹤觀察、深入觀察也是必須的。

其二,從記錄觀察結果看A教師在觀察記錄中,僅以“又哭了”三個字記敘黃點點的消極情緒,過于簡單了。

因此,教師對幼兒產生該行為的原因的分析、判斷,也只能是“可能是不會說話,”、“原來是不會脫衣服、”“原來是不愛吃牛肉”。

這些結論,既不是黃點點告訴的,又不是教師通過對幼兒的動作、表情、語言等原始記錄反映出來的,難免帶有教師主觀推斷的色彩和成份。

而這樣主觀推測出來的結論,對于解決黃點點愛哭的情緒問題是毫無裨益的。

B教師卻不同,她通過對旁聽到的父子之間的對話的記錄,對胡辛峰的神態(tài)、心情、語言的描寫,以及與胡直接接觸的追憶,使觀察記錄較好地保留了行為事件的本來順序和真實面貌,客觀、翔實,為進一步提示這個單親家庭幼兒分離焦慮的原因提供了線索,也為問題的解決找到了切入點。

其三,從分析、利用觀察資料看A教師對于點點為什么天天哭,未能從不會說、不會穿、不愛吃等表面現(xiàn)象,深入到內向、膽小、適應不良這樣的性格特征是怎樣形成的層面去尋找原因。

小班幼兒,為難時會哭,可能是情感需要沒被滿足;若因為恐懼,則要分析是什么使兒童缺乏安全感;要是不習慣,就要尋找孩子對哪些環(huán)境、事物、現(xiàn)象不適應。

也就是說,對于天天都哭的孩子,教師首先考慮的應是如何調整情緒,而并非是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B教師的做法比較妥當。

她透過“來園時哭鬧”這個表面現(xiàn)象,看到了家庭變異后給幼兒心靈造成的創(chuàng)傷。

教師并不費心地去琢磨“我感冒了”是真是假,而是首先給予情感上的安撫,并由此而確定了“幫助他度過情感饑荒”的教育策略。

顯然,A、B兩教師,觀察了解幼兒的工作,一個浮在面上,一個切入實質。

那么,這項工作的特點、規(guī)律、要求是什么呢?到底應該怎樣做呢?觀察了解幼兒是指教師能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現(xiàn)狀、心理需求和存在問題,并據此制定教育工作計劃、確定教育措施。

它有這樣一些特點和規(guī)律。

1.教師了解幼兒主要采用觀察手段。

一般是在日常生活、游戲、教育活動過程中,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覺器官去感知觀察對象。

所觀察到的是幼兒外顯的行為表現(xiàn):動作、表情、語言、行為方式等。

它是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了解與溝通的一種方法和途徑,用來幫助教師由籠統(tǒng)的或一般性的行為中分辨幼兒的發(fā)展。

2.教師要學會透過幼兒的外在表現(xiàn),剖析幼兒的心理狀況:發(fā)展水平、心理需要、存在的問題等。

如同醫(yī)生透過外在癥狀診斷有無疾病,生的是什么病一樣,教師觀察了解幼兒,其實質是對幼兒行為的性質所作出的一種判斷。

教師在對幼兒行為的性質作出判斷時,必須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教育原則來加以分析,正確理解幼兒行為的性質,如果判斷錯了,就會開出錯誤的或無效的“教育處方”。

A、B兩教師的差距正在于此。

A教師沒能正確理解幼兒行為的性質,開出的是無效的“教育處方”。

B教師則相反。

3.教師確定教育措施、制定教育工作計劃應基于對幼兒的了解,也就是“理解先于教育”。

理解幼兒是正確教育幼兒的前提。

理解幼兒不僅僅是指教師了解幼兒的日常表現(xiàn)以及比較外露的情感愿望,更重要的是理解幼兒的過程,即了解幼兒發(fā)展之序、認識幼兒發(fā)展之勢、掌握幼兒的個性特點。

這樣,才能改善所有幼兒的成長環(huán)境,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幼兒發(fā)展的教育方式。

為使觀察了解幼兒工作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不流于形式,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這也是園長等上級部門督導、評價教師工作的要點。

1.應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現(xiàn)場觀察。

現(xiàn)場觀察應有明確的目的,大致的觀察角度、線索和重點觀察對象。

不能今天觀察這個幼兒,明天又換一個,什么撞到眼里就觀察什么。

在確定重點觀察對象時,可考慮每種類型的幼兒各取一個代表。

例如,不同性格類型的幼兒,動作、智力、語言、社會性、美感諸方面發(fā)展正常或低常、超常的幼兒,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或成長經歷的幼兒。

觀察時,應圍繞所確定的目的,捕捉有關的、典型的行為,并通過對這些幼兒的追蹤,發(fā)現(xiàn)一般規(guī)律。

當然,如有特殊情況或意外情況發(fā)生時,則隨機應變,對臨時出現(xiàn)問題或有異常表現(xiàn)的幼兒給予特別的關注。

2.應翔實、客觀地記錄觀察結果。

記錄觀察結果,可以采用記敘和描述的方式。

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a.記錄幼兒做種種事情的時間、地點。

b.記敘幼兒行為發(fā)生的背景:幼兒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該行為。

c.記敘幼兒做種種事情的方法行為方式,特別是幼兒行為方式的變化和新行為。

d.描述幼兒對自己的行為的感覺:表情、心情、神態(tài)。

e.記錄幼兒行動時所說的話。

文字記載應較好地保留行為事件的本來順序和真實面目,應客觀、翔實。

這部分文字一般構成觀察筆記的第一部分。

3.應正確分析、合理利用觀察資料。

正確分析觀察資料,是根據觀察記錄,對幼兒行為的性質做出正確判斷,得出結論,并對幼兒出現(xiàn)某種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般說來,可以從文化家庭背景、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會因素,以及幼兒成長經歷等方面尋找原因。

合理利用觀察資料是指通過上述分析,確定教育觀點,并擬定教育措施。

實施后,連續(xù)追蹤觀察,對教育效果進行總結。

這部分文字通常構成觀察筆記的第二部分。

組織行為學案例分析?

1、荷米公司把員工看作是企業(yè)的主人,主人把企業(yè)的興衰看作是自己的事情,幫助管理者完善管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存在削弱管理者的權威的因素。

2、荷米公司的管理方式在中國企業(yè)能否行得通,要看企業(yè)所有者和經營者的價值觀和企業(yè)文化指向。人本管理是大勢所趨,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方向。

3、荷米公司管理的基本人性假設是人除了生物屬性和經濟屬性外,還有社會屬性和自我發(fā)展屬性。

幼兒行為分析怎么寫?

可以寫幼兒的日常表現(xiàn)以及分析,在記錄和分析過程中要注意一下幾點要求:

1、記錄

觀察記錄時間最好是在活動區(qū)活動時,這時孩子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致表現(xiàn)能加不受限制,以便更真實的記錄孩子們的日常行為。觀察記錄要有側重點,繁簡適當。

觀察記錄要的是第一手的資料,觀察記錄的內容要有依據,能夠反映幼兒的年齡特點,這是絕對性要求。教師要記錄的是某一個孩子在某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表現(xiàn),而不是老師的轉述,對事件的描述要盡可能客觀、準確。

幼兒打人行為分析?

幼兒打人有下列幾種情況:一、孩子正處于手發(fā)展的敏感期,孩子為發(fā)展手的能力,不自覺的抬手打人;

二是孩子想得到想要的東西,而你沒滿足他;

三是孩子喜歡你,會做出打人的動作。當然,孩子打人大多是為了引起你的注意,并不能給你造成傷害。

幼兒背球游戲案例分析?

背對背運球。2個小朋友為一組,背對背將球夾住,游戲開始,將球從起點運至終點,快者為勝。9.運沙包。將孩子分為人數(shù)相等的四隊,游戲開始孩子們用腿夾住沙包,從起點運至終點,快者為勝。幼兒園徒手類游戲8.紅綠燈。老師作紅綠燈,游戲開始,孩子們開車行駛,看到紅燈后立即停止,綠燈可以繼續(xù)行駛,出現(xiàn)錯誤的返回原點重新開始。

幼兒姓名權案例分析?

幼兒姓名權案例是指在教育領域中出現(xiàn)的,因家長、教育機構、相關管理部門等方面原因引發(fā)的幼兒姓名權糾紛案例。這些案例涉及到幼兒的姓名、家庭、教育、健康等方面權益,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社會意義。

例如,某家長在給孩子起名時,因為希望孩子今后有更好的發(fā)展,選擇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名字,類似于“月光寶盒”、“天使之翼”等。然而,這樣的名字在幼兒園、小學階段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導致孩子被同齡人嘲笑或者埋怨。在這種情況下,教育機構、教育管理部門可能會提出異議,家長則會認為自己有權為孩子選擇名字,從而引發(fā)姓名權糾紛。

另外,出現(xiàn)在幼兒園、托兒所等教育機構的姓名權糾紛也是比較常見的。比如,某幼兒園在錄取新生時,將孩子的姓名填錯了,導致家長在后續(xù)的管理和信息查詢中遇到了麻煩。這時需要合理解決,以保護幼兒的姓名權益。

此外,涉及到幼兒健康的姓名權糾紛也時有發(fā)生。比如,某教育機構將幼兒的生日、性別等基本信息填錯,導致學校醫(yī)務室在處理急診和日常健康管理時出現(xiàn)錯誤,給孩子健康帶來潛在風險。

因此,完善幼兒姓名權保護機制,加強法律法規(guī)和教育行業(yè)的監(jiān)管,讓家長、教育機構和其他相關機構更加重視幼兒姓名權問題,以確保幼兒的姓名權益得到有效保護,對于提高幼兒的健康、成長和教育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組織行為學誰是贏家案例分析?

1.對約翰.斯隆如果能給予正確的引導,使他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相信他定是一個出色的員工.2.如何激勵提職加薪嚴加管束"炒尤魚":開除,辭退……需要層次理論的啟示:高層次需要,尤其是歸屬感."不是人人都可以被重用,但是人人都應該受重視!"雙因素理論的啟示:從工作本身求滿意!設想一種情景工作設計工作擴大化工作豐富化工作輪換

中班幼兒愛動手行為分析?

朋友家的孩子上幼兒園中班,非常淘氣,經常在幼兒園動手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幼兒園班上其他幾個家長多次找朋友反應孩子的問題,老師也說如果孩子再不改掉這個毛病,就建議轉園。

上次我們一起吃飯,朋友生氣地跟我說:“你說這孩子,年紀小小,脾氣還大得不行,一言不合就動手,你說這么大點孩子,怎么這么粗暴?”

我是幼兒園老師,確實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孩子在班上喜歡推別的小朋友、咬別的小朋友,甚至為了搶玩具就上手打對方。

幼兒上課行為觀察與分析?

幼兒因為年齡小,在課堂上比較難維持注意力。他的注意力最多能堅持十分鐘,不過老師還沒講完,他們就開始到處張望,甚至走動了。

不是說幼兒不聽話,不專心,這是他們的年齡特點。

老師要把講課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左右,然后就安排幼兒玩玩具或者是聽故事,總是要經常變換一種新的玩法。

中班幼兒用手抓飯行為分析?

這是因為孩子以前的手部敏感期沒有過度好,所以現(xiàn)在因為給予了足量針對性的感覺刺激,并且給予了愛和尊重的氛圍,使孩子敏感期重現(xiàn),當手部敏感期出現(xiàn)的時候,孩子會利用各種手部動作去滿足自我手部發(fā)展的需求,當孩子出現(xiàn)了手抓飯的行為,不用一味的制止,而是家長需要更多元豐富的滿足孩子手部探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