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長應(yīng)該怎樣與孩子溝通交流(家長應(yīng)該怎樣與孩子溝通呢)

導(dǎo)讀:溝通是指通過談話或其它方式進行相互的了解。人與人之間在生活中難免有磕碰的時候,需要理解與諒解,只有通過溝通才能達到成共識。

家長要想了解孩子,讓孩子說出心里話,就要以朋友的身份,在寬松的氛圍中進行,讓他覺得這個家庭很民主。每當孩子跟父母說話時,父母應(yīng)盡可能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說話,這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在意聽他說話,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鼓勵,就會很愿意說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家長應(yīng)該怎樣與孩子溝通交流(家長應(yīng)該怎樣與孩子溝通呢)

1、父母與孩子要坦誠交心。家長要以對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很好奇,很想學會的態(tài)度來問孩子。例如:聽說今天幼兒園的老師教了一首很動聽的歌,爸爸很想聽!你能不能當小老師,唱給我聽啊?不管孩子唱得怎么樣,您都要很有興趣地聽,等他唱完后要鼓掌并說寶寶,真棒,老師教的都記住了。然后再談?wù)勊谟變簣@吃了什么、跟誰玩了、老師今天都教了些什么等。

2、要想跟孩子有良好的溝通,父母的態(tài)度很重要。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不要板著一張臉,也不能用什么粗暴粗暴野蠻的方式打孩子時,或是用審問的方式與他溝通,更不要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讓孩子與你的地位平等。要以溫和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才能使孩子覺得自己是被尊重、被重視的,讓他感到被愛和溫暖,才愿意向父母吐露自己的心聲,也能達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3、要達到良好的溝通,父母溫和的態(tài)度很關(guān)鍵。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于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chǎn)生反抗的心理。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父母只有以溫和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才能使孩子感到愛和溫暖,才能使孩子愿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達到孩子愿意接受教育的目的。相反,父母用粗暴野蠻的方式打孩子,就會造成孩子反敢。打孩子是愚蠢的行為,最終只會出現(xiàn)兩種結(jié)果。一是打出一個小霸王,你打他他就打別人。二是打出一個窩囊廢,他見了誰都害怕。這是家長愿意看到的結(jié)果嗎?當然不是,所以還是要與孩子講道理,以理服人。

4、把孩子視為自己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無年齡、無性別、無職位、無地位之分。家長想和孩子無話不談,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關(guān)注孩子的興趣,用孩子的語言聊天。在溝通的過程中,家長蹲下來或是坐下來,用您的目光平視孩子的眼睛來說話,讓孩子感覺到平等。父母只有與孩子平等相處,尊重他的意愿,孩子才會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愿意和你分享他的喜怒哀樂。

5、和孩子交流時要做到多傾聽、少說話。許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過程中,總是自己說讓孩子聽,噼里啪啦說一大堆,這又不好那又不好,誰家的孩子又很爭氣什么的。不管孩子要講什么,家長都要耐心地聽他講,你要表現(xiàn)出是一個很享受的、很忠實的聽眾。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您很理解他,對他身邊的事確實有興趣,聽他講話時流露出的情感是真實的,而不是有意裝的。這樣就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也更愿意地多與父母交談和溝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說父母聽。

俗話說真誠所至,金石為開,作為父母只要真正地關(guān)心愛護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能找到與孩子良好溝通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