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長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心得體會(家長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

僅供參考:

一、造成孩子溝通困難的原因

家長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心得體會(家長怎樣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

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了他們與孩子在溝通問題產(chǎn)生困難時,家長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盡可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導致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以便能更好地對癥下藥。筆者認為,造成與孩子溝通困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個方面。

1、不良的教養(yǎng)方式

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直接影響著其與孩子溝通的質(zhì)量。目前家庭中存在著一些不正確的教養(yǎng)方式,較為突出的有:一是溺愛嬌慣型。由于現(xiàn)在家庭中獨生子女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溺愛嬌慣子女現(xiàn)象也顯得較為普遍。家長總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要求有求必應,過分地照顧、保護著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得特別的“周到”,孩子所想即家長所想,家長所想即孩子所想。在現(xiàn)實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溺愛保護包圍之中的孩子普遍有一個“秘密武器”——哭與鬧,他們稍有不如意要么就哭,要么就鬧。孩子一哭鬧,家長馬上就著急,于是就會想方設法去滿足孩子經(jīng)常是不合理的需求。“哭鬧”似乎成為了這類孩子與家長“溝通”的有效方式,這種過于簡單化和不合理的溝通方式,必然會導致日后家長與孩子溝通上的困難。二是專制粗暴型。這類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的附屬品,要教育好孩子必須要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威嚴。在這種教養(yǎng)方式的家庭中,家長處處唯我獨尊,孩子則時時必須無原則地服從、聽話,孩子即使有天大的委屈也不能得以有效的申辯。顯然的,這一種溝通方式其實就是一種上下級式的機械的“你說我聽”,“你問我答”的方式,同樣的在這種教養(yǎng)方式下,孩子與家長的溝通也往往是以失敗而告終。

2、淡薄的溝通意識

有些家長可能會錯誤地認為,孩子還小,只要在物質(zhì)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滿足,他們就會快樂,至于諸如溝通這樣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則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于是,當孩子向家長訴說些事情的時候,家長很難有耐心坐下來認真地傾聽,通常是一邊忙著自己的事情,一邊心不在焉地聽著,或“嗯、嗯”地敷衍應答著,甚至會找出種種的借口,如“我很忙”,“待會兒再說吧”等等搪塞孩子。不錯,處在信息時代的家長都很忙,但正是因為忙,與孩子進行感情聯(lián)絡才又顯得尤其的重要。像上述家長對孩子這種“不當回事”的傾聽態(tài)度,無疑是會挫傷孩子想與家長溝通的興趣與信心。孩子會感到?jīng)]人愿意傾聽他的說話,這樣,孩子就會本能地保護自己——主動地中斷與家長的溝通渠道,以免受到家長的忽略和輕視的傷害。諸如此情形若一而再,再而三地發(fā)生,孩子就可能會因此受到傷害,而不再信任家長,不再期望與家長溝通。久而久之,孩子與家長的溝通也會因此而成為障礙。

3、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幼兒在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方式與成人明顯不同。較為常見的現(xiàn)象有:

①由于孩子的情緒是外露的,當他們心情好的時候,話就顯得特別多,嘴巴似乎閑不住,滔滔不絕可以講上一大堆話。因此有些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很是不解與不滿,常常粗暴地給孩子潑冷水,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限制孩子說話的自由,使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成為障礙。

②由于受語言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孩子內(nèi)部語言往往也是出聲的,即想什么就說什么,語言往往帶有較大的沖動性。也許他們會在前一分鐘大叫“我討厭你,再也不理你了!”,而在后一分鐘又和你和好如初,因而家長大可不必太在意去“牢記”住孩子說過的話。須知這乃是孩子率真、沖動個性特征的反映。但是有不少家長因?qū)⒆由硇陌l(fā)展特點的不了解;整天跟孩子較勁,也因此總是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③由于受知識、經(jīng)驗、能力等方面的制約,較小的孩子在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方式非常有限,他們更多的是用動作及臉部表情作為信號來表達。當他們高興的時候或要表達與人友好時,孩子往往是通過與對方身體上的接觸來表達的,如突然向自己的家長猛撲過去,并抱住,或突然打他肩膀、捏他手臂,搞得家長措手不及很是生氣;當他們不愉快時,較小的孩子往往只會用哭來表示。對于大人來說,孩子的這些行為有時是有些煩人。但是做家長絕對不能把孩子的這些行為簡單地理解為孩子調(diào)皮或無理取鬧,而對孩子進行粗暴的責罵、懲罰。一方面家長應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孩子的這些行為是受其自身發(fā)展特點的制約,另一方面家長更應讓孩子知道,表達內(nèi)心感受的方式還有很多種形式,并引導孩子用恰當?shù)姆绞絹肀磉_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此外,孩子在傾聽、理解等方面還與成人存在較大的差距,需要成人及時的幫助與指導,才能使孩子的溝通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解決孩子溝通困難的策略

1、應樹立正確的教養(yǎng)觀念,營造溝通氛圍

我們知道要達到高層次、高質(zhì)量的溝通境界,溝通的雙方必須是處于一種平等的,輕松的,自然的狀態(tài)下,才有可能達到情感的真實的流露,也才有可能真正達到心與心之間的碰撞。為此,家長首先應以平等的身份,與孩子進行輕松的交談。家長不妨蹲下來,低聲細語與孩子進行對話,聽聽孩子的心聲,說說自己的看法;同時還應允許孩子對問題持有不同的觀點和進行必要申辯的機會,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限制孩子,應還給孩子自主權、自決權、隱私權。其次是家長應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個獨立的成員。尊重是一種接納,家長對孩子的這種尊重、接納應是無條件的,它包括接納孩子的長處和短處。尊重是一種信任,家長應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能改正缺點,不斷地成長,而不是著眼于眼前如何如何。如果孩子得到了家長的這種信任與接納,他們內(nèi)心就會獲得一種被尊重的自我價值感,同時對家長充滿了信任與尊敬,這是順利進行溝通的首要條件。

良好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家長與孩子順利溝通的重要條件。一方面要求家庭成員之間要和睦相處,相互體諒,互相尊重;另一方面家長與孩子能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生活,精神上沒有壓力。此外,談話的時間、場合也應考慮、選擇,盡量安排在比較輕松、自然的環(huán)境中進行,比如可以在飯桌上,也可以在散步的時候進行輕松的交談。總之,不要把交流的氛圍搞得太嚴肅,我們沒必要讓孩子與我們面對面的坐下來進行交談,這是很不自然的。

2、應掌握有效的溝通藝術,提高溝通質(zhì)量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是一門藝術。孩子受其身心發(fā)展特點的制約,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具有該年齡階段所特有的特征。家長在與其交往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學會傾聽孩子

在溝通中,許多時候聽比說還重要。不少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中,忽略了聽的重要性,特別是聽到孩子談論一些自己認為錯誤的觀點和行為時,便迫不及待地站在家長的立場上,立即加以限制和制止:應該如何如何,不應該如何如何。于是出現(xiàn)了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的現(xiàn)象。這樣是很難達到溝通效果的。傾聽并非僅用耳朵去聽,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聽,設身處地地去感受,不但要努力地聽進去,而且要思考,要與孩子發(fā)生互動。通過傾聽,往往可以誘出孩子一串串心里話,使得溝通變得容易;通過傾聽,家長可以從中了解自己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使溝通變得更加順暢;通過傾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成人的關愛和自身的價值,使得溝通進行得更加深入。

②學會賞識孩子

因為容易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所作所為,所以往往不輕易將贊揚給予自己的孩子。筆者發(fā)現(xiàn),與孩子“談不來”的家長十有八九說不出自己孩子的長處,而對子女的種種“不是”卻能娓娓道來。其實上,道理很簡單,有誰會愛與一個并不賞識他的人交談呢?孩子更需要鼓勵,孩子更需要表揚,如果我們不是以成人的標準,而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孩子,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有許多的閃光點,有許多值得我們稱贊的地方。有一次,我女兒在跟我交談中說道:“世界上是先有雞呢?還是先有雞蛋?我認為是先有雞才有雞蛋,因為雞可以是由其他動物進化而來的呀。”我不禁驚呼:“我們家出了一位哲學家了!”孩子得到了肯定,他們會更加的自信,也更加樂意與家長交談,溝通水平也就會自然的提高。

③學會換位交談

受其身心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孩子在與家長交流過程中,他們的談話方式,他們的思維、想象,以及他們的興趣愛好等都與家長存在較大的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交流過程中的傾聽、理解、表達能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差異在客觀上影響了孩子與家長溝通的順利進行。因此,家長應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換角色思考問題,從孩子的立場出發(fā),充分去體驗孩子的內(nèi)心感受,做到“童心未泯”,真正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3、學會主動溝通

由于受身心發(fā)展水平的制約,孩子與人進行溝通的水平較差,家長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在與孩子交談中提高孩子的溝通水平。首先,家長應創(chuàng)造條件,主動、經(jīng)常地與孩子進行溝通,在交流中家長應以身作則,遵守談話的規(guī)則,給孩子樹榜樣,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在具體的語境中掌握溝通的技巧。其次,家長應讓孩子有更多說的機會。家長可以讓孩子談一談幼兒園的生活,說一說今天最快樂的事情是什么,說一說最不愉快的事情是什么,心里有什么樣的感受,孩子說得好,家長就要及時給予表揚,增強他的自信心,使孩子更樂意與家長溝通。